潜江日报评论:带着温度暖好民心

带着温度暖好民心——四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基层如镜,民心似秤。只有带着温度联系服务群众,才能用真心换真情,守得云开见月明。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暖民心这个落脚点,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带着温度暖民心,要暖在“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做百回,不如雪中送炭做一次。唯有帮在最难处,才会暖在最深处。越是燃眉之急的问题,越是特殊困难的群体,越是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注。但无论是企业经营也好,还是民生诉求也好,急难愁盼的问题可谓是千差万别,必须千方百计地想苦法子才有可能解决。如果简单登个门握个手,或提袋米送壶油,说些不疼不痒的话,群众心里虽然不会开骂,可绝对不会乐开了花。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费点神,多走点心,但见群众“心急如焚”,自己就“如坐针毡”。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民心和初心同频共振,让实际行动直达民意、直击民心,把好事实事既办出力度,又办出温度,起到办好一件、带动一线、温暖一片的效果。

带着温度暖民心,要暖在“感同身受”。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只有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才能“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如果只会照本宣科讲“普通话”,不会情深意切讲“潜江话”,即便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会给人以冷冰冰、硬邦邦之感,不可避免地陷入“干部满腔热情、群众却不领情”困境。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在“尽精微”中“致广大”,在感同身受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要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当作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和群众真正融为一体,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才会不断让群众收获一个个“小确幸”,感受到一份份“大温暖”。

带着温度暖民心,要暖在“共建共享”。只有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历经战疫、战洪、战贫等大战大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始终是最大“靠山”和坚实“后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百日攻坚促提升”行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谋。要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宣讲好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做到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有效结合、良性互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润心田,方能暖民心。群众有时很现实,但群众一向更朴实,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你把他装在心里,他把你举过头顶。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投入到火热的实践活动中去,用一束束微光,汇成夺目的光芒,把潜江的未来之路照得更加闪亮!(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