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责任察好民情——二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洞察民情,方能掌握实情。只有民情“察”得全面,“察”得精准,解决问题才能切中肯綮、事半功倍。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需带着责任解决好察民情这个基础,为下一步解民忧暖民心提供一手真实信息。
带着责任察好民情,要全面精准了解群众所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开展实践活动,必须充分了解群众真实、具体的需求,绝不能文不对题、自说自话,敷衍应付、草率了事。“我想了解虾稻共作的技术,你却提来了一壶油”“我要咨询进城务工子女上学政策,你却送来了一箱梨”……这样的错位,根源就是缺少倾听沟通、换位思考。群众和市场主体是“穿鞋之人”,他们最具发言权。在察民情的过程中,就是要靶向发力,不仅要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去想“他们”需要什么,还要站在群众的立场知道“我们”期盼什么。如果闭门造车“拍脑袋”“想当然”,或者主观臆断“一刀切”“要驴给马”,哪怕愿景再好,也会导致工作不接地气,实事办成虚活,致使群众的获得感大打折扣。
带着责任察好民情,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通过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知冷知热处处关心,问寒问暖事事体察。要通过塆台夜话、禾场座谈、敲门行动等“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方式,甘当“忠实听众”,细究“满腹牢骚”,在交流中与之建立感情,在倾听中获取信任。要通过与群众和市场主体水乳交融、打成一片,让大家打开话匣子,充分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办企、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通过“品味牢骚”辨民情察民意,真正把“疑难杂症”发现出来,把真实意见收集上来,为后期把准“脉搏”、找准“穴位”、开出“良方”打好基础。
带着责任察好民情,要落实落细“三个清单”。民生需求多种多样多元,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就难以形成推动实践活动的“最大效应”。实行“三个清单”管理,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本质是捋清思路、确立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就是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全面了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确保民生清单内容与群众期盼“合拍”;研究确定服务群众的“任务清单”,就是要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研判、精准分类,既做到突出“关键小事”,又推动共性问题化解;跟踪形成任务落实的“效果清单”,就是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盯紧不放、一抓到底,把问题烫平、把矛盾消解,让办出的成效接受群众“评单”。
“知屋漏者在宇下”。只要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心中有民,定能从洞察民情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阻碍潜江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都一一化解,让政风社风清新扑面,让党心民心情暖交融。(潜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