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下好基层——一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最前沿”,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必须首先要解决好“下基层”这个前提,“下”不好,自然“察”不明,解民忧暖民心也就无从谈起。
当前,按照省委决策部署,我市已发出了“动员令”,打响了“发令枪”,不少市领导也以身作则带了头,整个实践活动取得了起步早、动作快、作风实、反响好的初步成效。但客观分析,仍不排除有的党员干部存有畏难思想、厌战情绪、应付心态、侥幸心理,毕竟“动嘴”比“动腿”更简单,“遥控指挥”比“身先士卒”更舒服。情深才能意切,身到才能心到,不带真情实感下基层,注定是走过场装样子,既与实践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会寒了基层群众的心。
带着感情下基层,要解决好“谁下去”的问题。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与坐在办公室相比,下基层无疑更苦更累,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会更多更棘手,但下基层从来不只是方法问题、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感情问题、立场问题。只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才会心甘情愿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情感和心灵上的到达,才是真正的到达。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始终带着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深厚感情,闻令而动即刻动,听令而行迅速行,按照“能下尽下、应下尽下”的要求,主动走出舒适区,奔赴一线主战场,切实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
带着感情下基层,要解决好“下到哪”的问题。基层是个相对的概念,身在基层、干在基层,并不代表下到基层、深入基层。只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俯下一点身子,多迈开一点步子,才是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远离一线,疏远现场,无论下到哪里,都不是真正的下基层。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无论是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优化营商环境,还是“双报到双服务”“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服务专员进企业、百日攻坚促提升”等,广大党员干部都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一定要紧贴各自的服务对象,找准下基层的行动靶向,绝不能“为下而下”,把下基层当成“例行公事”。
带着感情下基层,要解决好“怎么下”的问题。依靠群众是为了服务群众,深入一线是为了冲锋在前。如果下基层是“一窝蜂”来,“浅尝辄止”就走,虽然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没什么实际效果。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跟你有多亲。下基层的形式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沟通、“面对面”交流。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基层当课堂,拜群众为老师,不怕听牢骚话、刺耳话,绝不能把惠民好事搞成扰民烦事。
问需于民,方知民之冷暖;问计于民,方知政行虚实。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上好下基层这堂“必修课”,用真心真情聚焦民情民忧民心,用真下真干把实事好事办进群众心坎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潜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