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良种“双驱动” 育秧产业升级焕新

5月12日,龙湾镇武汉跃达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景象。宽敞的厂房里,流水线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为一个个托盘完成流水线作业:打底土底肥、洒杀菌药水、点种子、覆土,一系列流程下来,一个育秧盘便制作完成。

该合作社理事长张勇站在一旁,介绍道:“我们从5月4日开始育秧,采用的是露天集约化育秧技术。”

说到育秧的难点,他神情认真起来:“关键是要让秧苗根系茁壮,盘得紧,不容易散开。”他指着一排排整齐叠放的育秧盘,向记者详细对比这种技术与传统露天育苗、大棚育秧的不同之处:“和传统露天育苗比,它节省了大量土地和人力成本;与大棚育秧相比,又避免了因大棚温度过高导致的烧苗问题,而且种苗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记者了解到,露天集约化育秧技术有着独特的核心要点:工人们将育秧盘叠放至12层,放置在田间后,通过覆盖塑料纸和遮阳网来巧妙调控温度和光照。这种暗化处理为秧苗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大约三天后,嫩绿的秧苗就能出苗。随后,它们会被分盘到田里,进行露天育秧。

张勇对秧苗的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大概20厘米就可以插秧,预计5月25日,这些秧苗就可以移栽到稻田里了。他充满信心地说,露天集约化育秧的秧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通常更加茁壮,成活率也更高。

除了育秧技术升级,在挑选粮种方面,该合作社同样格外用心。经过17年的不断试验和更新,今年中稻以隆两优华占为主,晚稻则以桃优香占为主。良种的选择,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市场需求来看,今年3月开始,该合作社订单不断,市场需求旺盛。张勇透露,预计今年市场保底面积可达6000亩。目前,每天有14人在合作社忙碌,待插秧季到来,7台插秧机将大显身手,每台机器每天可插秧40亩左右。

通过技术创新与良种优选,武汉跃达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育秧“双升级”,促进水稻种植更加高效、优质,为农民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通讯员 袁梦莹 姜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