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拂过省农科院后湖满园果蓝莓种植基地,一垄垄翠绿植株间,蓝紫色的“小灯笼”沉甸甸压弯枝头。
园内,裹着白霜般果粉的蓝莓如指尖大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成熟果泛深紫光泽,未全着色的透着绯红,清甜微酸的果香弥漫,似将夏日温柔酿入其中。
“这些‘外来客’能在平原扎根,太不容易了。”该基地负责人张双双拨开叶片轻抚蓝莓,目光满是疼惜。作为省农科院在江汉平原建设的首个蓝莓种植试验示范基地,这里的5亩蓝莓树凝聚着科研团队多年心血。原产美洲丘陵的蓝莓根系浅,喜酸性土壤,既怕旱又怕涝,“水土不服”曾是平原种植的最大阻碍。
“田垄抬高到60厘米,比常规作物高两倍,搭配滴灌系统,精准控水、快速排涝。” 张双双介绍,从东北运来pH值5.5-6.0的“营养土”,配上微生物肥,才让“娇贵”根系“安家”。
如今,改良后的土壤松软透气,蓝莓树枝条比往年多出三成,巴掌大的叶片油亮厚实,每枝坠着十几颗果子,如串串紫水晶。“去年试挂果,游客都说比进口果还甜!”张双双展示手机相册里游客捧筐采摘的笑脸。目前蓝莓已零星成熟,预计5月25日正式上市,开园后将开放采摘。
从“水土不服”到“落地生根”,“外来蓝莓”在江汉平原结出甜美果实,既是科研创新破解“植物迁徙密码”的生动案例,也是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鲜活注脚。一枚蓝莓的“平原之旅”,见证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也勾勒出乡村振兴路上“特色产业兴、百姓日子甜”的美好图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通讯员 颜川慧 姚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