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一群依靠传统手艺便利市民生活的老手艺人。这些不起眼的“小营生”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标注了时代印记。裁缝程天娇便是其中一位主角。
8月1日清晨,南浦路路口行人如织,位于路西的报刊亭内不时传来“哒哒哒”的声音。不到6平方米的空间,便是程天娇的“改衣天地”。拨开透明门帘,工作室的陈设一览无余,墙面上简易但结实的双层钢架板上陈列着五颜六色的筒线,左侧的狭窄空档处挂着拉链等零碎配件,缝纫机旁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已经裁改好的衣物。
今年51岁的程天娇已经在小小的报刊亭里坚守了十多年,拿起剪刀下手快又准,针脚走得直又密。“衣服大小、胖瘦、长短都能改,拉链坏了可以换,破洞可以补。”程天娇言语中浸满对这门手艺的钟爱,“改衣服不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要按照顾客的身材、衣服的色彩搭配来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裁改的效果。”
谈笑间,一名年轻姑娘走进报刊亭内:“听我妈妈说,有一个报刊亭里可以改衣服,请问是这里吗?”
得到确切答复后,姑娘说明来意:“我有一件短袖和一条长裤需要改一下。”
程天娇双手提起衣服,量体、划粉、裁衣,裁改雏形初现。她快速选线、穿针后,正式上机缝纫,双脚轻踩踏板,双手跟随针床的运动轨迹轻移衣物,一个个清晰板正的针脚连接成新的锁边。在程天娇操作间隙,记者好奇地询问这名年轻姑娘,为何裁衣边还要专选此店?“家里人之前一直在程阿姨这里改衣服,不仅便宜,效果还好,所以虽然住得远了,但还是会专程过来一趟。”年轻姑娘如是说。
“裁改衣服操作不难,最考验的是心细。”程天娇手眼心并用,不过半小时,两件衣物精美完工。她告诉记者,进店裁改衣服的顾客不全是上了年纪的,反倒是年轻人居多。他们更注重穿着细节,购买衣服后会拿到改衣店将其改得更加合身,甚至逛服装店时遇到心仪的衣服但尺码不合适或细节不满意,也会咨询能不能改,得到肯定回答后才会购买。
程天娇说:“我们这些缝缝补补的手艺是老营生也是小营生,以精细的手艺和用心的态度让顾客满意放心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能通过手中的一针一线让大家的穿着更得体更舒适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