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简单、充电容易、停车方便……电动自行车以其快捷、经济、环保的特点,成为现代人的出行“新宠”。
随着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多次开展摩托车、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城市交通环境日益改善,市民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文明出行氛围逐渐浓厚。然而,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在出行过程中闯红灯、乱停乱放、逆向行驶等行为仍时有发生,不仅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而且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
树文明之风,坚持车行有“道”。“人车分离、各行其道”,是道路上最基本的通行规则。但是,部分交通参与者不按规定道路通行,导致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不仅阻碍交通,有损文明,更易引发交通事故。只有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走在自己应该走的“道”上,共同维护交通安全秩序,才能让城市的道路更加安全、畅通。
树文明之风,坚持车停有“序”。经常可以看到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路边、市场门口、学校周边、消防通道等地,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挤占城市公共资源,还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当然,可以采用“停车线一划,对违停车辆进行清理疏散”这种方式,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到“疏”“堵”结合,在严管违规停车的同时,还要在合理区域科学施划停车位,引导车主有序规范停靠电动自行车,让电动自行车行得安全、停得更安全。
树文明之风,坚持充电有“规”。新闻中不时可以看到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虽然派出所、社区、物业等多次发布通知:“严禁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严禁小区‘飞线’充电”……但是,仍有不少车主选择违规入户充电,或是私拉电线充电,这在平时看起来不算什么,可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既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又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要有规则更有便利。一方面,要统筹建好社区充电桩,合理划分出充电公共区域,物业加强日常巡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另一方面,要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危害的提醒,让车主形成按“规”充电的自觉。
“小车轮”转动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文明交通,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只是文明参与交通的一个方面,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文明出行习惯,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习惯,共同打造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李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