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凌晨4:00的城市还处在安静之中,但位于园林街道西堤巷5号的一间早餐店里灯光已经亮起,为这个城市带来了一抹温暖的烟火气。店主黄发秀和妻子袁大红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准备迎接当日的顾客。
临近7:00,上班族、晨练的市民开始络绎不绝地涌入这条闹巷,10分钟出一锅的米粑刚揭锅就卖光了,20分钟出一锅的香酥锅巴馍也供不应求。
家住附近的陈先生轻车熟路地来到店里买走了10个香酥锅巴馍。“家人都喜欢吃这里的馍,我每次就多买点,回去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味道也好。”陈先生说。
“这个馍适合我们的口味,价钱也比较便宜。”排队等待购买的顾客王大爷告诉记者。
小小店铺人气十足,靠的就是夫妻俩的用心与勤劳。黄发秀说:“用好米磨成的米浆,才能保证米粑的口感和味道。注意锅巴馍的火候和湿度,是锅巴成型的关键。”随着天色渐亮,越来越多的顾客光顾,夫妻俩一直忙碌到中午。
2020年,黄发秀夫妇将家里的葡萄田转让出去,便思考起了以后的营生。夫妻俩苦于没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思来想去也没个主意。2021年,二人在西堤巷吃早餐时,偶然间发现这家店正在转让,便决定接手,开始一段新的创业历程。为此,二人特意去外地向亲戚学习手艺,随后回到潜江,用东拼西凑的本钱,开起了这家早餐店。“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开早餐店,咱们也算是跨行业创业了。”黄发秀笑着说。
回忆起创业之初,夫妻俩面临过许多困难。刚开业,店面规模很小,很少有客人光顾,生意并不理想。但面对低谷,他们选择坚持下去,因为他们认为:“只要用心,总会有人认可我们的手艺和努力,庄稼人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后来,“实惠又好吃的锅巴馍和米粑”的名声逐渐传开,附近很多居民成了常客。而黄发秀和袁大红也始终保持着对食材的严格把控和对口味的不断创新。
每日清晨,骑车经过的市民都会提前询问:“现在有没有锅巴馍?”夫妻俩也会微笑着回答:“马上就好,您买完菜回来给您留着!”这样的互动已成为小店与顾客之间最美好的默契。
对于未来,夫妻俩坦言没有什么很远大的计划。“我们打算继续做几年,做到做不动为止。”袁大红说,他们的生活节奏似乎已经被定格,每晚9:00入睡,凌晨3:30起床开始新的一天。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们乐在其中。(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煜 实习生 章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