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邱广才:用法用情架起群众“连心桥”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余晓勤)在基层近20 年的工作中,他一共调解了 1312 起矛盾纠纷,其中涉及特重大纠纷 213 起,非正常死亡案件 104 起。他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用法律知识和人情味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前不久,他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成为潜江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一面旗帜。他就是泽口司法所所长、泽口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邱广才。

10月17日,记者见到邱广才时,他正在泽口街道谢湾村的田间地头,回访之前与企业有过矛盾纠纷的村民李运平。

就在一年前,李运平在企业工作发生意外导致左腿受伤,当时在村支“两委”的调解下,当事人与企业一直无法达成和解,村委会求助到街道司法局。邱广才接手后立马带着工作人员赶往村民家中,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向双方详细讲解工伤赔偿相关法律法规,最终促成了和解。

村民李运平说:“邱大哥是个很暖心的人,我当时受伤心里很难过,心情也不好,第一次见面他就关心我的伤情并耐心开导我。通过他不断地开导,我也解开了心里的疙瘩。现在腿恢复得很好,能下地干活了,他还经常过来探望我。”

这只是邱广才每天忙碌工作中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例。他在调解过程中总是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不厌其烦地向双方说明法律法规及利弊关系,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凡经其调解的案子都有很好的社会效果,无论最初双方当事人闹得多么不愉快,最后都能和解、满意而归。

邱广才说:“在调解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保证合法合理合情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回访当事人,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邱广才是1970年出生的,在部队服役期间只有中专学历。200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就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坚持学习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他不仅从书本上汲取大量法律知识,而且积极参与现实调解工作,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东西贯穿到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就成长为做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更是具有一定水准。

在同事胡贝贝眼中,邱广才对工作认真负责,每一起纠纷的调解,他都会认真整理笔记与同事总结交流调解经验,还经常带领他们深入乡村、集市、企业、学校等场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各种纠纷案件处理方式,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

邱广才说:“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人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实践技能,既学习专业知识,又学习通用知识,既学习法律知识,又学习人文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邱广才始终坚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调解员的奉献精神和为民之心,把人民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他不仅在平时工作中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且在重大节日或突发事件中也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辖区农民工21人集体涌向司法所,他们个个情绪激动。原来,当地某公司老板一直拖欠工资,农民工在多次讨薪无果后,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邱广才深知离春节不远了,正是农民工需要拿钱回家之际,且此起纠纷牵涉群众多,如不妥善处理解决,容易激化为群体性事件。

他一边安抚着农民工的情绪,表示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讨回应得的工资,一边积极与欠薪公司负责人联系、沟通。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东奔西走、多次调解,终于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将这21人的工资全部落实到位,让这些农民工能够安安稳稳回家过年。农民工们得到了应有的报酬,纷纷对邱广才表示感谢。

邱广才说:“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群众说话办事。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邱广才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他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