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说起艾草,大家都不陌生。民间一直有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在大门的两边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又会在门窗处插上一把艾草。
而在老新镇,这个几块钱就能买到一把的“小艾草”,已经发展成了当地一个特色“大产业”。
从“野草”到“金枝玉叶”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田李村600亩艾草种植基地,只见青青艾草早已收割完毕,只留一股独特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艾草去了哪里?记者在市玖艾中药材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在该公司仓库里,新收割上来的艾草被除掉根茎,经过简单加工装袋后,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艾草全身是宝,全草可入药,艾叶晒干捣碎就是艾绒,用来制作艾条,加工各类艾产品,每年公司可收购艾草200多吨。”该公司总经理胡道学介绍,经过这几年发展,公司产品从原有的足浴包增加到现在的艾绒、艾条、艾柱、蒸汽眼罩、八味艾热贴等,广受消费者喜爱。
为什么选择老新?胡道学解释,该镇土壤肥沃适合艾草生长,外地一年收3茬,而这里一年可收4茬,每亩毛收入5000元左右。2017年得知这一好项目之后,他找到几个合伙人商量,决定投入100多万元在田李村发展艾草种植,并成立公司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如今,野草变身“金枝玉叶”,在田李、三合、潭沟、红星等村遍地“长草”,面积逐渐扩大到2000亩。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提升原材料品质,公司给种植户提供了种苗和技术,并进行保底收购。”胡道学说,公司每天可消耗10吨艾叶,目前的种植面积远远达不到公司的需求量。眼下,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准备扩大规模到3000亩,带领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共同奔向致富路。
家门口的“致富工厂”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17年,田李艾草种植基地获得成功后,同年9月,在潭沟村兴建的公司也正式投产。
“刚投产便遇上了‘双十一’,当天仅泡脚药包就销售1万余单。”说起2017年的秋天,胡道学记忆犹新。那一年的“双十一”,田李村用30分钟“买”进了全国农村淘宝前三,其“雄厚实力”震惊全国。
这与村里的好企业不无关系。随着心辉米业、柳伍水产、晨昊制衣等企业先后入驻,越来越多的人从外地回到家门口的工厂就业。记者在田李村扶贫车间看到,泡脚包、艾灸贴、眼罩、足贴等四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将一箱箱打包好的产品堆积整齐,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既能工作又能照顾家人,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包装线上忙碌的邹海红是田李村10组人,在外打工多年,她一直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自从土地全流转出去了,村里还建了好几个新厂子,他们两口子索性都回到了家乡。如今,他们全家都在村里的企业找到了工作。
跟随田李村的步伐,潭沟村、三合村、红星村、赤生村、徐李村、洪河村等也相继建设了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人数达400余人,人均收入3万余元。
“我们的产品线上线下同时销售,预计今年年底产量达5000万包,产值超2000余万元。”胡道学表示,目前线上销售形势良好,其中“金泰康”牌四味泡脚包日均销量30万包以上,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全国网上销量第一,足贴、艾热贴日需求达10万片以上。接下来,公司将继续扩大规模,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助力艾制品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