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市委书记向斌深入联系的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渔洋镇拖船埠村,参加该村塆台共谋会,与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探索“共同缔造”路径,谋划拖船埠村“共同缔造”美好蓝图。
交谈中,向斌书记一句朴实的话语让笔者深有感触。他说:村民们要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当好产业发展的主人、乡村建设的主人、乡村治理的主人。
向斌书记的讲话抓住了当下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关键,那就是角色的变化。“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目标,“缔造”是过程,“共同”是方法。同时,“共同”除了方法之外,还含有认识的意味。也就是说,“共同”二字,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角色的变化,就是在先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改变自己的行动。对于乡村建设的主人来说,就是要改变以往命令似的“要我做”,转变成自觉行动的“我要做”和“一起做”,从个体的行为转变为大家的一致行动。这样,就能在美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缔造过程中,充分体现“共同”二字的内涵,彰显新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对于村民来说,对“共同”二字的理解更加朴实。座谈会上,有村民说:“环境打造好了之后,大家要自觉爱护一草一木,把自家房前屋后环境维护好,不能有依赖思想。”笔者认为,尽管村民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共同”行动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初期,能有这样的观念,也是应该肯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大事,都是从自身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对于广大农村来说,美好环境的缔造,就是靠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组合而成。近些年,笔者曾因工作关系到访过不少乡村。实事求是地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整治下,如今的乡村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村的道路都硬化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村居前的小河水质清澈,更远处是树林茂盛、白云飘荡……村民在自家门前或晾晒粮食、虾笼,或打理小菜园,或三五闲坐聊聊家常……这样的生活场景不由得让人产生了几分向往。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在有些乡村,虽然河水清冽,但村民随手倾倒的垃圾布满河渠两旁,个别村民为了扩大自家的小菜园,占用集体村道、挖损河渠堤岸,堤岸旁刚刚植下的树苗被无端损坏……这些现象,都需要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得到有效管控与治理。
针对这样一些“小事”,向斌书记在座谈中也给出了治理办法:我们要以实事小事为切入口,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入手,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开展群众互评互比活动、实行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热情,依托当地风土人情,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群众真真切切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也就是说,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既要有关职能部门切实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也需要广大村民提高认识,积极行动,主动融入活动大局,并从美化房前屋后的环境入手,将“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稳步推进。(本网特约网评员 易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