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曾俊伟)最是一年春好处,又到了春风唤醒万物的季节,在高石碑镇汉江村,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春耕变“春收”,让当地群众提前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4月6日,在高石碑镇汉江村彭老二农贸有限公司羊肚菌种植基地里,黑色拱棚下,一朵朵形似羊肚子的菌菇撑起褐色的“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立在湿润的菌田上,错落有致。工人们一手提着菜篮、一手拿着镰刀小心翼翼进行采摘,不远处,彭老二农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浩和些许工人们正将一篓一篓的羊肚菌分散放置在阳光下曝晒。
“今年年成好,预计每亩能产出700斤菌菇,采收可持续至5月初,每斤平均价格在80元以上。”彭浩说。
别看收益高,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彭浩告诉记者,他是十堰市郧县人,2010年移民至高石碑镇汉江村。2017年为照顾家人,从云南回村创业种菌菇。刚开始租赁20余亩土地,由于没考虑到气候、水分、温度、土壤等因素,羊肚菌死亡过半。
随后的几年里,彭浩先后前往松滋、荆州、四川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充分了解羊肚菌的习性和种植技术。
“羊肚菌生长环境极为苛刻,它既喜低温又需高湿。地势高度、土地含沙量、流水排灌三者缺一不可才能让羊肚菌顺利生长。”这是彭浩在失败中得到的教训和成功秘诀。
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如今的亩产600斤,面积也从最初的20亩扩大到现在的50余亩。过硬的技术让彭浩的致富路逐渐顺畅起来。“羊肚菌可食用、药用,市场广,不仅价格稳定,全国各地的商户上门来收,也不愁销路。”彭浩告诉记者,去年每亩约产600斤,分品级分批次贩卖,亩平纯收益约2万元。
但近两年,随着疫情反复无常,羊肚菌销售渠道受到巨大冲击。“自己难发货、商户难上门。”彭浩说。
2021年初,为应对重重困难,彭浩购置了几台烘干机。“烘晒过后,更便于保存,等到价格适宜时再出售。”彭浩告诉记者,“每10斤鲜菌菇才能烘晒出1斤干菌菇,烘干后价格同比鲜菌菇翻了10倍有余。”此外,烘晒过后他们还会从中进行挑选,品相好价格会更好,最高每斤可达1000元。
10月下旬下种、次年3月采摘、5月还地于民。“每年立夏,我会将土地再还给当地老百姓种植水稻,一年一季菌一季稻,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虫卵等很多有害物质,还能保证土地质量,又能提升村民收益。”彭浩侃侃而谈。
“我在羊肚菌种植基地务工几年了,每天就是查看棚子哪里有破损,工作强度不算高,还有百来块钱的收入,一个月下来能挣到3000余元,还可以照顾家里。”汉江村村民贺兴英说。
据了解,在该基地,除了5名长工,在播种、采收时有20余名村民在此务工增收。
“汉江村作为一个移民村,村子的发展远不及其他村。”彭浩说,“我在此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帮助当地村民多一条增收致富路。”
创办专业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注册商标打响品牌……谈及将来,彭浩宏图展望,“我将继续承包周边闲置土地,同时引导带动当地的老百姓种植羊肚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