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践行城管使命

云上潜江报道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修建口袋公园、解决停车难问题、打造全民智慧城管……竭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

合理利用 增添绿色福祉

“虽然是口袋公园,但完全可以满足我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晚上带着小朋友来这边散步娱乐,特别好。”家住泰丰街道的罗阿姨对家门口的公园赞不绝口,“主要是方便,想去的时候随时都能去,这种感觉很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口袋公园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能够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18年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通过拆违、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将城区主干道及人口密集区的10余处空白地带重新进行绿化配置,因地制宜,建成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小公园。这些面积不大的公园如同城市里密布的“口袋”,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游园。截至目前,我市修建口袋公园15个,增加绿地面积712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泰丰街道运动公园投资430万元,建有高标准绿地、小型足球场、乒乓球场和健身场地,深受市民喜爱和好评。

打好“组合拳” 破解停车难题

随着私家车的数量逐年上升,我市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每年4月开始,全国各地游客、食客蜂拥而至,虾街和生态龙虾城附近的道路经常需要实行临时管制,即使全部用于停车,仍不能解决停车难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几年,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把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新建、改建停车场11个,新增停车位7266个,总投资近1亿元;公共道路施划停车位6003个,建设完成智慧路边停车项目、城市静态交通诱导发布软硬件系统项目、城市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项目等一系列停车场系统工程,基本满足大型活动和每年“吃虾季”的停车需求。此外,总投资4000万元的智慧停车系统也已建设完成,并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停车服务主要通过建立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公布停车场内车位分布位置、使用情况、泊位数量等停车设施动态信息,从而引导车辆快速有序停放。同时,利用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地资源、开发城市空置地,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实现了全城停车位的“共享”计划,打通了交通“毛细血管”涵养功能,有效解决了我市停车难、出行难问题。

发扬“绣花精神” 建设智慧城管

按照省住建厅的安排,2020年初我市启动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工作。今年以来,为了最大化发挥智慧城管平台的优势,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加强视频集成监管运用,实现“五个结合”,即结合公安系统治安视频资源,自建20路智能分析视频点位;结合垃圾分类和智慧环卫建设,在城区17个垃圾中转站安装19路视频监控设备,在139台环卫作业车辆安装278路车载视频监控和智能终端,实现了远程指挥;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在120台渣土车辆安装240路视频监管探头和车载智能终端;结合城管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为一线城管执法单位补充配备20部无线执法记录仪;结合城市运行服务平台“一网统管”要求,让市领导、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领导通过“智管通”手机APP查看远程指挥调度。

此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还增强考核评价实效,实现“一网统管”。开发微信“随手拍”功能,受理市民投诉,对接12345市长热线数据,接入省住建厅暗访问题交办数据,并聘请第三方对城市综合管理、垃圾分类等进行考核,接入第三方暗检上报数据,将数字城管案件评价、第三方暗检评价、专项考核督办评价等三大块综合考核评价过程、督办问题交办、评价结果反馈等全部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同一套考核标准、同一个结果发布窗口,同一个口子进、同一个口子出,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智慧城管建设有效实现了城管案件网上受理、无线办公,案件处置全天候、全方位,提高了城市管理快速反应能力、服务水平和城市精细化水平,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和水平,确实省心、省力、省事。”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不断开拓创新,以“绣花精神”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用实打实的举措解难事、办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