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铜刚伏案谱写戏曲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谭斐)近日,记者听闻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的职工谱写出了一首花鼓戏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遂联系并前往了解情况。
来到研究院,记者见到了谱曲人邵铜刚,经过了解,得知邵铜刚已经从事花鼓戏演奏、谱写戏歌、教唱腔长达28年,从一个恰似同学少年的小伙子变成了如今心宽体胖的邵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倾注在了花鼓戏的弘扬和传承上,写出了《何文秀》、《潇湘夜雨》、《求骗记》、《天仙配》等7部花鼓戏成曲,上演多次,广受听众喜爱。
当问起听闻的那则消息,邵铜刚笑着告诉记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花鼓戏纯属一个偶然,最初是他和剧团里同事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同事觉得难记,常常记不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于是告诉他,要是能写成戏歌配着调子唱出来,一定会好记很多。说者无意,听着有心,邵铜刚一时起了这门心思,便满怀热情的投入了创作,一曲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湖北花鼓戏,在他仔细推敲、思考、谱写中诞生了。
“写一首歌曲或者戏曲可能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谱一首花鼓戏曲却不那么容易,是因为花鼓戏有固定的板式和音形,谱出来既要有戏又要有歌的感觉,才算是地道的花鼓戏曲。本来我也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花了一些时间完成了这首曲子的小样,没想到居然能产生那么大的反响,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曲子,鼓励我把它作成成曲,等将来有机会搬上舞台演出。”邵铜刚兴高采烈说道。
一曲戏歌新编,唱出正能量,二十八年,流走了岁月,散尽了风华,带不走的是他对花鼓戏一成不变的热忱,这便是对邵铜刚最真实的写照。
采访结束后,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徐中兵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说:“我们对花鼓戏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传承,除了单纯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对历史的认同感和推动文化多样性之外,我认为,更多地应该是积极地把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下提出的新思想、新风气相结合,创新改进,从而通过花鼓戏这样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去宣传、引导、教育,传达出更多正能量,承担起一份属于花鼓戏的社会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