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老人们是我的亲人,我不仅要把他们当长辈一样尊敬、孝敬,也要把他们当亲人一样爱护和关心。让老人们有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也是我一生追寻的梦想。”说这话的,是市人大代表,省、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龙湾福利院党支部书记谢先臻。10年来,他在野草丛生的荒地上一手建起福利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行孝承诺。
人间有大爱,床前有孝子
2007年7月1日,谢先臻从村支部书记岗位受命组建龙湾福利院,并担任院长。运沙石、扛木材、砌砖头……在煤无一锹、柴无一捆的情况下,他亲手修建福利院,做起孤寡老人的“儿子”,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谢”……
“我的命都是小谢‘抢’回来的。”院民刘正德告诉记者,7年前的夏天,他正插着秧苗,突然眼前一黑栽进田里。三天三夜醒来后,看到胡子拉碴的谢先臻,才知道是他救了自己的命。
得知刘正德老无所依,谢先臻便把他接到了福利院。7年来,由于体弱多病,刘正德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医院度过。“不管多忙,都是小谢把一日三餐送到医院,为我洗身体、端屎端尿,扶着我散步晒太阳。很多事就算是亲生儿子都做不到啊。”刘正德哽咽了。
老人周忠艮患晚血病,肝腹水,肚子大,谢先臻将他送往卫生院就诊,不嫌异味难闻,半夜为老人洗身、换尿布。为了尽快治好老人的病,他又将老人转诊到潜江二医,还为老人买下8700元的蛋白粉。
3年前的一天深夜,周忠艮老人突发胃穿孔走了。“如果早发现就不会拖到晚期了。”从此,谢先臻更加留心,询问每个老人的排便情况,关心老人的饭量,定期为老人体检。他把照护老人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谢先臻却用点滴行动和真情诠释了“孝”的深意,证明“人间有大爱,床前有孝子”。如今的福利院,已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邻里街坊也常来福利院陪老人打牌聊天,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10年来,谢先臻用自己的真诚与奉献,默默将孝道传承。他的付出得到了老人们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敬爱无亲疏,孝老成风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谢先臻将龙湾镇所有老人都视为父母。为了守护孝道这份责任和道义,谢先臻几十年如一日走乡串户探望全镇老人,屋顶越低、条件越差的地方越引起他的注意。
“叮铃铃……”每次听到车铃声,老人们就知道,是谢先臻来了。那辆坐垫裹满层层花布的老凤凰牌自行车,载着他访遍了镇里每一位老人,村民们也十分尊敬他、爱戴他。对老人,谢先臻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然而对不孝的子女,谢先臻却是出了名的严厉。
70岁老人张礼发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子女每月轮流给独居的老人送粮食和烧锅草。大儿媳彭齐英和老人向来不和睦,轮到她时,只送口粮不送草,老人只能拿着麻绳去大儿子家捆草。
了解情况后,谢先臻把彭齐英叫到办公室,从法律和情感对她进行教育,彭齐英再也不对公公不敬,还常把刚出锅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现在老人已分不清人了,唯独见到谢先臻,还会念叨“小谢”。
谢先臻倡导大家及时行孝、厚生薄葬,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农村有人去世兴奢华大葬,丧葬用品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遏制殡葬市场乱象,谢先臻依托福利院以进价出售殡葬用品,并新建了一个公益性公墓和两栋安息堂,对优抚对象和困难户一律免费。在谢先臻的带动下,龙湾镇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谢先臻告诉记者,自己现在也过了花甲之年,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但是只要自己能够工作,他还是会当好“孝子”,让福利院的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谢先臻从孝老之爱中升华出爱人之仁,彰显出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潜江日报记者 罗珊珊 通讯员 余云霞 金必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