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争创新业绩]浓墨重彩开新篇——熊口农场农业转型发展初探

云上潜江报道 初秋时节,走进国有熊口农场,万亩虾池、成片的蔬菜大棚跃然眼前,远观如镶嵌着片片珍珠、块块碧玉。短短几年间,曾经风光无限的产棉大场,已然变成虾稻种养基地,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摇然变身农工致富的“小康棚”……

熊口农场曾以棉花种植加工享誉省内外,但是,最近几年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棉花生产经营开始走下坡路,以致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

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农场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于是,一幕幕养虾种稻、育果种菜、养蛙养鳝的活剧在熊口农场风生水起。

今年上半年,全场完成农业总产值11600万元,同比增长16.0%,农业增加值8300万元,同比增长15.28%,农工人均可支配收入7430元,同比增长10.07%。

特色引领 规模经营

熊口农场虾稻共作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高标准开挖、高规格投苗、高要求管理,面积达到21000亩,约占全场耕地的三分之二。其中去年底新开挖8000亩。由于虾稻共作面积大,涉及农户广,为减少养虾风险,农场成立了3个小龙虾专业合作组织,对小龙虾的投苗、投饵、防病治病、出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在此基础上,全场新建500亩虾稻共作成片基地10个,1000亩成片基地6个,2000亩成片基地2个。

走进熊口农场荻湖分场三大队,正值小龙虾投食时间。记者见农工刘付康拆开饲料袋,将饲料一勺勺舀进自动投食器,然后划着小船来回在虾池里忙碌。“第一季的虾已经卖完了,正好赶上好价格,卖了7万多块钱。”说起今年的效益,刘付康喜上眉梢,“池里除了虾,还养了鲢鱼,目前已经长到1斤左右了,等到年底就可以上市。”放眼望去,一个个虾池有序地分列道路两旁,一艘艘小船摇曳池中,虾农们立在船中播撒着饲料,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据荻湖荻农合作社理事长周伟介绍,今年合作社已发展了小龙虾精养专业户20余户,占地2200多亩,亩产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大家乐呵呵地说,养虾的收益与原来种棉花比起来,收入翻了好几番。

除了种稻养虾,熊口农场还积极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农场采用“四统一保”加以扶持,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产品,实现大棚蔬菜无风险种植。新增蔬菜大棚40个,预计每个大棚年产值2万元以上。

特色水果推广也颇受农工欢迎。主要以桃和梨为主,规模达500亩,其中桃林200余亩,梨树300余亩,集中在西湾湖分场一带。另外还成立了冬泰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荣广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万树园苗圃专业合作社等10个以专业养殖、特色种植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社。

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

步入熊口农场西湾湖分场三队的桃园,沿着笔直的公路一路前行,成片的生态桃园映入眼帘,鲜红的桃子隐藏在碧绿的桃叶中,路边卖桃子的摊位绵延一公里长,而园内也随处可见游客忙碌的身影。“我专门从潜江带孩子过来摘桃子的,在品尝绿色水果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劳作的艰辛和采摘的快乐。”亲子组团是近两年非常火爆的一个采摘项目,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这片桃园总面积200余亩,以种植毛桃和油桃。”桃农赵玉柱告诉记者,以往桃子收获的时候,要等批发商过来收购。最近几年,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日渐完善,前来体验采摘生活的游客日益增多,采摘零售反而占了销售额的绝大部分。

东大分场的朱新建家,同样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悉,朱新建的女儿在旅行社工作,今年她突发奇想,把“虾池垂钓”发展成了一个旅游项目,让大城市的人来体验儿时钓虾的乐趣,第一波就来了一百多号人。长长的虾池四周,密密麻麻的全是拿着竹竿钓虾的人,不时传来阵阵欢笑或惊呼。中午,游客们围坐在朱家门前的平台上,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尝着自己亲手钓的龙虾,赚足人气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厚的收益。

农场党委副书记郭福俊介绍,正是因为有了像赵玉柱、朱新建这样的家庭示范户的引领带动,熊口农场传统农业才柳暗花明,朝着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郭福俊表示,农场将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种养业生产方式多元化发展。

品牌立市 激发活力

熊口农场今年与滕头公司再次强强合作,在5个分场新增花卉苗木基地300亩,这是继2014年投入5500万元以后,滕头公司又一次大的举措。

据了解,基地建成后,将为社会提供多种优质苗木产品,并解决当地500余人的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熊口农场与潜江市盈天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将由盈天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江汉平原最大的专业化高端蔬菜育苗生产基地,年育苗5000万株,并配套建设一座集科研、营销、展示、培训、推广等现代化大楼,使园区成为蔬菜新品推广、新技术示范、新成果推广的高端农业园区。

“有品牌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市场。”熊口农场围绕“都市农业新典范”的发展定位,坚持“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将熊口农场这块全国农业生产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郭福俊信心满满地说。(潜江日报记者 洪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