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上潜江报道 仲夏,东荆河畔渔洋镇同桥村。炙阳下,市住建委一行38人,12个工作队,进村开始了新一轮的走访。
“2800只鸭,两年亏了近8万元!”同桥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凯耷拉着脑袋,一脸沮丧。
“村民发展养鸭扶贫产业亏损,是我们扶贫工作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发展扶贫产业上还不够精准,还要下大力气!”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刘爱国说。
原来,同桥村带领李书香、李生扬等贫困户发展养鸭产业,奈何去年、今年行情不好,大家亏损严重,2户贫困户也分别亏了2万多元。“养得大,亏得大,现在只有观望了唉!”
“没有好的产业,扶贫工作难以推进啊!”刘爱国语重心长和村民们聊着。
同桥村属后进村,市住建委驻点帮扶以来,已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500万元,修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建灌站实现种植增产,清洁家园建美丽乡村……当天走访中,大家又仔细查看驻村档案、工作日志和产业现场,了解到全村产业发展单一。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刘爱国拍了板:“驻村干部要勇于担当,为贫困户小额贷款提供帮助,特别是对我市比较成熟的虾稻产业要大力推广,通过高效生态的农业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
“这几年精准扶贫后,村里正在摘掉后进帽子!”刚进桥头村,村支书对走访组说。
自2015年底驻村以来,准确找出后进村哪里落后?谁是贫困户?给他们建档立卡,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
“档案整理得好不好,反映出工作态度的好坏,更影响我们后阶段扶贫施策的精准。”大家拿出桥头村所有贫困户的档案,逐一查看、核对。
弄清楚“扶持谁”第一步后,“怎么扶”文章更大。烈日酷暑中,工作队、村干部、村民们围坐一圈,交流心得,各抒己见。
“前期已投入13万,对四支渠两旁进行了硬化、绿化,修建涵闸及配套;投资15万元硬化村广场,增加娱乐设施;投资15万元架起太阳能路灯50盏……”“第一书记”说道。
“全村在工作队的扶持下发展虾稻扶贫产业,3个组的虾稻按户连片近2000亩,种植西兰花200亩……村民年收入从亩收千余元增至四千元以上。”村支书细算着。
(三)
走进夏日的跃进村、荷香艳村,虾跃稻田欢,充满生机的果园挂满正在成熟的果实。乡间村道,肩扛锄具的农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扶贫组一行人笑逐颜开。
“这一片是一组去年开挖500亩虾稻扶贫产业,下半年将整村推进2000余亩,其中贫困户800亩,年底可整村脱贫。”“第一书记”站在田埂上,指着面前一大片水域。
跃进村,正在从贫困向“跃进”的路上奔跑。“按去年保底收入和今年行情,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村支书介绍,除扶贫主导产为“虾稻共作”基地建设外,工作队为村里开展的下水道管网建设、村级主干道绿化、一支渠生态养鱼、危桥改造公路硬化、生产便道和排灌设施建设、公共厕所和亮化工程……跃进在美丽乡村的道路上渐行渐近。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市住建委所有驻村工作队必须吃住在村,特别是‘第一书记’要依靠村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做实功,用实劲,求实效,用实际行动将扶贫工作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刘爱国表示,将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做出住建委贡献。(潜江日报记者 雷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