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添新绿

春争日,夏争时,时令催人插秧忙。眼下正是水稻育秧插秧的关键时节,走进熊口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幅“农户田间织丽景”的繁忙景象。


6月4日,记者走进服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只见一条育秧流水线高效运作,经过覆土、撒种、浇水、再覆土,一粒粒种子被整齐地“镶”进秧盘里,工人们再将秧盘放入大棚内,经过两三天的培育,水稻幼苗便能破土而出。

“秧盘要叠放,再覆上薄膜,盖上稻草,这是最原始也最安全的育苗方式。”科技特派员毛爱国在大棚内仔细翻看育秧盘。他告诉记者,这几天特别关键,要注意温度调控,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覆膜,等出苗后就可铺盘上水,预计18天秧苗就能长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合作社36个育秧大棚和80亩露天育秧基地满满当当,各种长度的秧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不远处,工人们将一盘盘培育好的秧盘搬上三轮车,准备到田里移栽。

“我们从5月开始浸种播种,每天育秧约4800盘。”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与粮油公司签订订单农业合同,从工厂化育秧到机播机插机收,为农民从购种到收割提供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机械施工、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养标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打造品牌,彻底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里!这里!”“运到这里!”“过来,搭把手。”在瞄场村4组,两台乘坐式插秧机在田地里穿梭作业,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地插入水田里,为稻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

“一亩地310元,从播种、育苗到机插秧提供一体化服务,每年还送两次‘飞防’,服务非常到位。”70岁的高启国老人乐呵呵地说,过去这些费时费力的农活,现在2台插秧机就能轻松搞定,不仅节省人工,还不误农时。有了它,村民们都当上了“甩手掌柜”,更会享受生活了!

“乘坐式插秧机速度快,每天可插秧约40亩,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机插秧方式。而手扶式插秧机每天只能插秧10亩,它灵活轻便,适合少部分容易陷车的田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拥有插秧机22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18台、手扶式插秧机4台,已服务水稻面积8000余亩。

“你这个田里水太多了,再上水,虾子就要上田把秧苗夹坏了。”看到田里的水即将漫过秧苗,正在田间“巡查”的镇农办主任张黎明赶紧制止。

今年,熊口镇计划种植水稻8万余亩,预计7月中下旬可完成目标任务。张黎明介绍,为保障粮食安全,自4月初,他们就对所有机械进行检查,对农机手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开展服务指导和严格把关,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持续开展跟踪服务,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