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12月23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揭牌,这是全国首家省级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将聚焦“养好虾、养大虾、一年四季都养虾捕虾”目标,在良种选育繁育、种养模式升级、加工技术研发、爆款产品开发等方面全力攻关,启动小龙虾产业突破发展的新引擎。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潜江市和湖北农发集团组建,联合中科院水生所、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7家科研单位,充分发挥“政企产学研”多方资源优势,建全小龙虾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技术场运营的研发服务平台。
湖北是全国小龙虾产业第一大省,小龙虾产量占全国总量39%,以“虾稻共作”为主导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在全国广泛推行,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这离不开潜江人民二十多年来的潜心耕耘,潜江在种养模式、加工技术、烹饪方式、冷链物流、标准制定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推动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建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成就了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的大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50.8亿元的大品牌,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彭宣国表示,将重点围绕小龙虾产业科技需求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将研究院打造成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与产业孵化等“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为湖北小龙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为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目前,在该研究院立体模式试验示范基地已开展虾-稻-蛙、虾-稻-螺、虾-稻-鳝、水稻新品种试验等“虾稻+”种养模式的探索。作为稻田养虾的补充,该研究院还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和水科院长江所研发池塘精养、温棚土池和工厂化等小龙虾特色养殖模式与配套关键技术,开发“四季有虾”,满足“养大虾”和“错峰上市”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研究院创新推出“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种养技术,带动了2千多养殖户采用新模式,推广了5.1万亩,23年龙虾节形成并公布了团体技术标准。“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种养技术参加湖北省科技厅2023年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