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父亲及时就诊……”近日,远在陕西的坪北经理部员工高师傅在电话中连声向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员工帮扶服务站帮扶员道谢。
近年来,该中心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打造“10分钟”网格服务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打造帮扶窗口品牌
实现服务“无处不在”
4月3日早上6时许,天空电闪雷鸣、突降暴雨,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员工帮扶服务站员工柳月珍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高师傅打来求助电话称,其父亲才从武汉做手术回到江汉油田后又发高烧,可老人心里惧怕看病,不愿意再去医院。10分钟后,穿上帮扶黄马甲、戴好口罩及手套的柳月珍和帮扶员,冒雨疾驰赶往高师傅父亲所在的小区。老人在帮扶员们的耐心安抚下情绪稳定后,被搀扶送往江汉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协助医护人员帮老人办好住院手续后,柳月珍将帮扶热线电话告知老人老伴后,和帮扶员又穿梭在雨中奔赴下一个帮扶点。
志愿服务下沉网格
实现服务“家门口办”
“我们的子女不在身边,年纪又大,行动不便,想找你们帮忙采购食物……”“想要理发……”“想要找人聊天……”一个个“微心愿”虽然难住了那些常年在外会战的江汉油田子女,还有高龄空巢老人和困难党员,但很快在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12580”志愿服务队中掀起认领“微心愿”活动的高潮。
今年3月,志愿者小刘通过认领“微心愿”,上门为年纪大、行动不便的离休老干部苗老爱心理发。在92岁高龄的苗老家中,小刘一边忙着理发一边与老人唠家常,剪好头发的苗老顿时精神焕发,心情也变得十分愉悦,连连向小刘表示感谢;在接到“想改善居住环境”的“微心愿”后,“12580”志愿服务队便隔三差五到家住广华片区的刘老家中打扫卫生,有的清扫院落、有的擦门窗、有的整理杂物,合力将陈旧损坏的沙发搬出去,再将新沙发按照刘老的意愿合适摆放……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刘老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激动地连连竖起大拇指。
优化自助终端能力
实现服务“触手可及”
“这比以前方便多了,让数据多跑路,我们少走路……”家住盐化小区的李老高兴地说。80多岁的李老听闻全国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需要查询档案里的入党时间,以往还需要本人到离退休办公室登记和查询。如今,只需一个电话说明事由,就有工作人员通过“钉钉在线”提报申请、查档和反馈。
“是的,现在住院慰问都不用我们交票据了,直接就打到我们银行卡上了……”见记者前来采访,小区居民王老也忍不住夸赞道。以前,离退休人员生病住院康复出院后,需交住院小结和治疗发票,但今年离退休人员的入院信息和出院记录则由江汉油田社保中心将电子数据传输到油田员工‘一卡通’服务平台上,可直接调取和收集整理,免去了离退休人员来回奔波的烦恼。
“在社保中心的支持下,我们通过大调研、大数据等手段,依托油田员工‘一卡通’服务平台,实现了应急帮扶、就医帮扶工作信息化,不仅可以手机线上提报申请帮扶,还有在线接单功能、数据分类统计功能、表格提取功能,‘一键呼’服务也正在研讨中。”刚忙完应急帮扶的柳月珍表示,接下来,员工帮扶服务站还将继续依托数字赋能,不断提升员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