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硕:生态兴则乡村兴

近日,潜江市委召开“喜迎二十大”生态文明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全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主要工作成就。这样一组数据为我市在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作出了有利证明:2021年,我市纳入国、省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考核达标率100%,4个跨界断面考核综合达标率100%,全省跨界断面考核为优秀等次,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符合Ⅰ-Ⅲ类的占92.8%,比2012年高23.6%,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多年达标率均保持在100%,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质量,事关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数。同时,生态兴更是乡村兴的重要条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离不开美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保障。

首先,美好的生态环境能为广大的乡村地区带来良好的精神享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在“衣食足”的前提下,广大村民更多的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能生活在乡村地区,但享受到城市难以享受的静谧、温馨和洁净。为了让广大乡村地区拥有优质的水源,我市通过设置“一长两员”(河湖长、保洁员、监督员),建成覆盖全域的市镇村及小微水体四级河湖长体系,将全市17座湖泊、827条河渠及571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了河湖长制体系。这一系类工作的扎实展开,不仅让潜江广袤的农村地区拥有了珍贵的“碧水蓝天”,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政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真情与力度。

其次,美好的生态环境能为养殖业带来优质的农产品。潜江是全国闻名的小龙虾之乡,也是虾稻连作的创始地。无论是养殖小龙虾,还是开展虾稻连作,都需要优质的水源。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迎春行动”“清流行动”“示范建设”“攻坚行动”“净化行动”“专项整治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共计清除突出河湖“四乱”问题361处,完成30座骨干闸站、16座湖泊及32条干流、51条重要支流的划界工作,划界河流总里程934公里。如今,来到潜江任何一处乡村,察看任何一条河流、沟渠 ,都是碧水清清。优质的水源自然提升了潜江水产品的品质,水产品质量的提高,自然为村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收益,更大的经济收益又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工程的全面推进。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党政主导,强化巡查履职、优化河湖长办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务实高效监管体系、加强河湖社会共治,全力打造造福群众的幸福河湖和生态宜居美丽水环境。可以想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随着我市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潜江水乡园林的美誉将更加名副其实,潜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更加强烈。(本网特约网评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