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日报评论:带着问题解好民忧

带着问题解好民忧——三论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抓着问题改,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必须抓住解民忧这个关键,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民忧,要着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市场主体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资金紧张、成本上升、业务萎缩等困难。而且,市场主体的压力,也传导到就业、收入、消费等领域。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收入、保民生,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围绕全市“千名服务专员进企业”这一“自选动作”,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同时,要推动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快享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让各类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解民忧,要着力为群众解决民生小事。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看起来简简单单,却连着民心、系着冷暖。最是小事解民忧,“民忧”不解,“民怨”必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民生工作中“小”与“大”的辩证法,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注重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要围绕群众身边、社区小区、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的小事,从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梯位、摊位等具体需求做起,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手,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解民忧,要着力为基层一线减负松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接触群众最多的地方,也是服务群众最紧密的地方,但从基层反映情况看,痕迹管理、填表报数、多头督考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解民忧要立足基层、依靠基层,但不能只当“出题人”,不当“答题人”和“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解民忧的主体责任,一竿子插到底,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做真正的问题终结者。要把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把基层干部“解放”出来,让基层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利、为地方谋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争当“实干家”,真心为民、真情助民,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只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变为党员干部的“操心事”,定能让群众在解决后顾之忧之余,更好地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潜江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