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提起小龙虾,不少人就会想到潜江;而说到潜江,你首先会想到小龙虾。20多年来,勤劳朴实的潜江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探索创新“虾稻共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成了集科研示范、选育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龙虾美食文化。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520亿元,不断向千亿产业迈进。2020-2021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连续3年位列行业榜首。潜江也一跃成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一只小龙虾,何以成就大产业,又缘何让一座小城“风靡全球”?
“关键在于全产业链的提档升级!”潜江的回答掷地有声。
养殖升级 从“大养虾”到“养大虾”
冬日暖阳下,老新镇秀河村万亩虾稻基地,池水清澈见底,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优雅摆动,勤劳的虾农张国好一大早就来到虾田施肥,培育浮游植物,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我家的池子里,九成以上都是大虾。”说起今年的收成,张国好十分自豪,自从试行繁养分离,仅今年一季虾,就比往年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荷包越来越鼓。而像张国好这样的养殖户,仅秀河村就有326户,其中贫困户68户292人,亩平在虾稻共作基础上增收2000元以上。
多年来,随着国内多地掀起养虾热,大批量中小规格的小龙虾集中上市却导致了价格波动。今年以来,潜江把实现“大养虾”到“养大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提升潜江小龙虾品质,创新虾稻共作模式。
“以前养小龙虾,是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住在一起。”市龙虾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按传统养殖方法,都是前期卖虾苗、后期卖库虾为赢利模式。虾品质虽好,但小虾比例大,价格并不高,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现在就是分家,给小虾单独生长的空间。”为推动小龙虾增收提质,我市决定在85万亩养殖基地中,推广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繁养分离和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生态种养等多种种养模式。截至目前,已有5000亩虾稻田完成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改造。
“今年115亩虾稻田,每亩田繁育50只甲鱼。”运粮湖管理区小龙虾养殖户严仲黎乐呵呵地说,虾稻田中养甲鱼,不仅增加效益,还降低了小龙虾养殖密度,减少小龙虾病害发生率,养出更多品质大虾。
加工升级 从论“吨”卖到论“顿”卖
开罐即食的茶香小龙虾、融合虾茶的酱料、虾茶味的饮品、热气腾腾的自热锅……近日,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品展示台上,10款虾茶之恋系列产品虾鲜味美、茶香四溢,为论“顿”卖产品再添新成员。
“以前龙虾是论‘吨’卖,就是用集装箱一吨一吨地卖。现在我们通过精深加工,把它做成一盒一盒的食品,解决我们每一顿饭的需求量,由论‘吨’卖转变为论‘顿’卖。”不久前,市委书记向斌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表示,潜江已把龙虾精深加工提上了重要日程,将围绕龙虾、虾稻打造时尚的食品、旅游的爆品和保健的佳品。
“我们的产品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杯自来水就行。”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涛介绍,自去年5月论“顿”卖自加热小龙虾产品上市以来,就受到了“吃货”们的追捧,截至今年10月畅销1亿元。
“潜江本地就有莱克、华山这样的龙头企业,作为虾-稻产业的一名‘新兵’,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弯道超车。”陈涛告诉记者,神尊深耕线上多年,强大的销售团队和专业的物流体系是其最大的优势。同时,公司在深圳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他们创新的自加热模式,可以让大家不管宅家里、户外野餐、聚会甚至会议工作餐各种场景下,随时随地都能获得与品牌高端小龙虾餐厅同等级别的饕餮享受。
陈涛表示,选择潜江是看中了其优质的虾源。目前,公司生产线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又新增了2条整肢虾生产线,正在加班加点施工,准备在明年小龙虾上市前投入使用。
“虾”路相逢,创意制胜。未来,神尊将继续研发出更多潜江本土特色的农产品,为农产品“走出去”而不懈奋斗。
产业升级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只见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工人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着,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据了解,该园首批开工建设的有莱克、柳伍等6个项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4月中旬建成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万人。
“这批项目的开工,是我市虾-稻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集约化发展冲刺千亿元级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市龙虾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目前共有小龙虾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而这17家企业分布在全市12个区镇街道,虽有满天繁星,却未见皓月。在现有发展模式下,潜江虾-稻产业已经触及“天花板”,存在品牌效应不明显、生态环保压力大等问题,亟需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今年,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稳定在850万亩左右,产量力争达到120万吨。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
潜江率先行动:在征求全市相关企业意见后,我市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发展思路,握指成拳、集中发力,在总口管理区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速释放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品牌效应,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标杆。
“我们会共享园区污水处理、冷链仓库、员工公寓、商务大楼等,节约一大笔重资产投资经费,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抓好生产。”柳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忠虎告诉记者,企业在老新镇独立发展多年,此次入园“组团发展”,就是希望可以实现产业共链、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接下来,企业将在精深加工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产品定制包装、调味品、辅料加工等业态。
项目落户、园区开园,产业链条延长,潜江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