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绿”调研采访潜江行】中国新闻社采访组深入我市虾-稻企业 全方位寻找虾-稻产业双轮齐驱内生动力

云上潜江报道 7月8日至10日,中国新闻社采访组深入潜网电商、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生态龙虾城、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揭秘我市的虾稻产业是如何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行进在决战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的新征程上,物流链成为了这艘巨轮的关键动力。带着些许疑问,中国新闻社记者在后湖管理区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找到了答案。

中国新闻社记者董晓斌:“在小龙虾交易中心,通过物流,我们看到了小龙虾通过这个电商线上的销售,很方便地进入到了全国各个地方的餐桌上或者是百姓自己的家里,这点是潜江在龙虾销售上面做得比较好的一块儿。”

随后,采访组一行又闻着小龙虾的香味,来到了生态龙虾城。在与虾皇总经理曹利军详细交流后,采访组感受到了小龙虾这位夏日网红在潜江虾店的火爆。

中国新闻社记者董晓斌:“这里都是吃小龙虾的地方,场面非常火爆,这应该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小龙虾在潜江确实是非常非常红火的一个事。”

采访了“潜江虾”的生长情况,中国新闻社记者来到了虾乡食品、巨金米业等虾稻加工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全方位了解了企业的运行情况和虾稻的产销远景。

中国新闻社记者董晓斌:“他在这个虾稻共作之外,还做了一个放鸭子进去的一个复合模式,可以去除稻田里面的水草,稻田里面的农作物就可以完全不用农药,小龙虾和稻米出来之后就纯粹是绿色纯天然的,所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

虾稻大米虽然炙手可热,但在农业增收增效舞台上唱主角的仍是小龙虾,虾稻如何演好配角,与小龙虾双轮齐驱,中国新闻社记者以一名旁观者的视角,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中国新闻社记者董晓斌:“首先还是要打造一个品牌,让大家一提到潜江除了小龙虾就会想到虾稻。其次,就是必须保证它的品质,如果它只是普通的大米,它和虾稻没有关系了,或者说它没有虾稻的这个品质,那我觉得光把这个名字推出去没有品质,这样子也是不行的。”(潜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全媒体记者/张芷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