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歌曲《爱拼才会赢》中这句催人奋进的歌词,道出了拼搏对人生的重要,同时也是湖北天赐广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太帮的真实人生写照。
从一个失学的农村少年,到身家数亿元的业界精英,张太帮这个来自积玉口借粮湖畔的汉子,怎样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昨日在天赐广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就着一杯清茶,张太帮向记者说起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
借粮湖畔走出的倔强少年
1958年,张太帮出生在积玉口借粮湖畔的一个普通农家。1970年,张太帮小学毕业,以他的学习成绩,本可以顺利进入重点中学,却因家庭成分问题被挡在了校外。
“为什么成绩差的都能上学,我却不能了?”倔强的小太帮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年重读了一个五年级,指望到时候升入初中就读。但是,在那个上学也看家庭出身的年代,张太帮的求学梦被彻底击碎了。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张太帮拜当地有名的木工师傅王培顺为师,走上了学艺打工之路。
“手艺精,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张太帮深知学好本领对今后人生的重要性,他不断向同龄的朋友学习文化知识,向同门的师傅求教木工技艺。3年后,张太帮的木工活在当地同代人中出类拔萃。
精湛的木工手艺和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性格,使他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他迅速从一个学徒木工成长为一个建筑劳务分包商。改革开放年代,为这个跃跃欲试、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开启了创业之门。
八十年代末期,张太帮开始涉足建筑总承包领域,同时还担任了积玉口建筑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从此,他带领一班人,奋力拼搏在建住宅、修医院、造桥梁、筑公路的战场上。
积玉口中学教学楼、积玉口小学教学楼、积玉口橡胶厂、土管所办公楼……等等,都出自他的手中。这些优质工程,成为他今后发展壮大的样板工程,在积玉口乃至整个潜西北都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2001年,张太帮带领他的团队走出积玉口,顺利在广华地区建筑行业立足,并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风雨之后见彩虹
2008年,张太帮承接了积玉口镇的移民工程。正当他渐渐攀上了人生巅峰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几乎夺去了张太帮的生命。
那年春天,张太帮感觉总爱打瞌睡,有时白天在嘈杂的工地上都能睡着。起初他没有在意,以为是精神疲劳的原因。渐渐的,他时感呼吸困难,甚至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这才引起了重视。于是,他到广华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最初的检查结果是鼻息肉,需要立即手术。
“一台原本只要一个小时的手术,轮到我竟做了整整4个小时。”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张太帮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
手术后,医生说可能不是简单的鼻息肉,让张太帮一周后过来取活检结果。一周后,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是鼻咽癌。
张太帮顿时感到天塌地陷,眼前一片漆黑!
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一边去武汉肿瘤医院做化疗,一边在移民工地上忙活。短短的半年时间,身魁体胖的张太帮整整瘦了40斤。
“那时,我暗下决心,要靠自己掌握命运,不能拖累家人和朋友,也不能给社会增加负担。”
2010年4月,拖着癌症之躯的张太帮在广华成立了湖北天赐广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航程。
凭着自己的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他的公司先后承建了省内外各大中小型建筑40余项,完成建筑施工面积13.5万平方米,产值4.65亿元,公司建筑资质也由三级晋升为二级。目前,公司在册员工225人,其中大中专学历166人,二级建筑、市政、机电注册建造师14人,“六大员”持证上岗人员40人。
“如果说我取得了点成绩,那也是被命运逼出来的。磨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我感谢磨难。”通过几年的调养,张太帮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爱拼才会赢
在广华大道南岸,有一座商住一体的高档小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张太帮斥3.9亿元巨资开发建设的广华地区标志性楼盘——天智·君天下。
走进位于该楼盘顶层的天赐广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会议室墙壁上的荣誉奖牌琳琅满目,熠熠生辉:2014年潜江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经理,2015年潜江市优秀建筑业企业,2015年潜江市优秀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2016年潜江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一大堆荣誉的背后,是张太帮运筹帷幄、决战市场的经营之道。
员工眼里的张太帮,让人敬畏,更让人敬佩。在张太帮的眼里,人才才是最可贵的资源。“如果说企业发展短期看产品,中期看项目,那么,长期就要看人才了。”
“公司这几年取得不俗的成绩,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总经理周永华。”
张太帮口中的周永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多年在广州、上海、大连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经历和施工管理经验。2012年3月,周永华出任公司总经理后,立足企业,先后制定了多套规章制度,效果立竿见影,从董事长到每位员工,从劳动纪律到工程质量,从施工安全到物业管理……样样有章可循,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
张太帮向记者介绍,去年公司在施工检查时发现,有一处在建工地底部楼层出现了微小偏差,他们立即投入好几万元对其拆除整改。“尽管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严格按公司章程办事,让大家始终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闯荡商海30多年,张太帮深谙诚信的重要。他说,“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有了诚信,利益才会随之而来。”
创业至今,张太帮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1988年,他成立包工队时,虽然自有资金极其紧张,但还是想方设法确保工人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就是靠从不拖欠工资这个最简单老土的办法,张太帮在工人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采访中,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位建筑业人士说,干建筑这一行,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在很多人看来肯定有什么“背景”,但在张太帮身上却是例外。他出身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要说背景,那就是他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年近花甲的张太帮,如今在潜江建筑行业声名鹊起。但他却异常清醒,“我不会停留在过去成绩上沾沾自喜,只会时刻等待百战归来再出发的风雨兼程”。(潜江日报记者 赵天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