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2024年以来,我市以精准监督破解治理短板,把群众期盼作为监督发力点,在市纪委监委监督指导下,市经管局牵头搭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通过“云”上监管,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我们严格把关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各个环节,确保全市17个镇(街道)354个村居的资产资源数据真实准确。摸清、摸透、摸明家底了,平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市经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数据采集中技术难题,要求测绘公司运用专业设备进行精准测量,并与国土“三调”数据、林业确权等级矢量数据、二轮土地确权办证数据等一系列权威数据进行叠加比对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对各村自留地未确权、小组资源未纳入村集体管理、村界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我市通过实地指认、专业测绘等方式,将全市7.2万亩农户自留地全部矢量化并录入系统,采取查阅历史台账与实地测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组级资源测绘全覆盖,并联合多部门对争议村界进行重新测绘。
这个集资产资源信息库、流转交易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和监督平台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依托智慧化方式,实现“三资”全要素入库监管,管理全流程线上化,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水平,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全市17个镇(街道)354个村居全覆盖,累计完成资产信息录入1.09万条,资源信息录入6.96万条,所有经管站均已开始2025年第一季度记账。
为确保平台数据真实准确,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督办作用,督促市经管局和各镇(街道)开展清产核资集中攻坚行动。各村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排。
“这次我们社区一共清理出未纳入社区集体管理的架空层47个、房子4套、车库3个,整改不规范合同10多份,请专业评估公司对资产进行评估后,将按集体资产处置流程对其进行处置。”近日,园林街道城南社区清产核资小组组长告诉记者。该社区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发现以前修建的某农民公寓小区未售完的架空层、房屋及车库未纳入村集体管理的问题。该社区组建工作专班,通过翻阅账目、入户走访,以及实地核对等方式,对该小区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像城南社区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大数据加持之下,所有的“小问题”都无所遁形。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全市共排查发现问题179条,已完成整改142条,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23条,累计追回集体资产资源921.1亩,清缴各类资金230.4万元。我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更是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全省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农村经济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驾护航。”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