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馈桑梓之地——赞杜鸣心捐赠实物助力家乡发展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熟悉的旋律总能唤起人们对经典的回忆,而其创作者——潜江籍作曲家杜鸣心,近日以另一种方式引发关注:其首批捐赠实物运抵家乡湖北潜江。这一行动不仅是个人情怀的具象化表达,更折射出当代艺术家与家乡发展的深层联结,为新时代乡贤反哺提供了生动范本。

杜鸣心先生身为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教育家,在艺术领域成就斐然、举世瞩目。然而,他始终心系家乡,不忘根脉。他曾深情表白:只有在家乡,我才找到了根,在中国,在潜江,我是一个有根的人。此次捐赠实物,正是他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彰显对家乡养育之恩的感恩之情。这种对家乡的深厚眷恋,为在外拼搏奋斗的广大潜江游子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在外奋斗者铭记家乡,在功成名就之时反哺故土。

这些捐赠实物,承载着杜鸣心对家乡发展的殷切期望。无论是文化用品、艺术器材还是其他物资,都将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全新活力。它们能够丰富家乡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筑牢根基。这展现了一位艺术家、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他深知文化教育对家乡未来的重要性,通过捐赠实物,为家乡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艺术天地的窗户。

从更宏观视角审视,杜鸣心先生的捐赠行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家乡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却家乡的哺育与培养之情。每一位在外打拼的人都有能力、有责任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或许我们无法像杜鸣心那般做出大规模捐赠,但哪怕只是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也能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杜鸣心先生首批捐赠实物运抵家乡,是爱心与乡情的交融,是文化与教育的接力。它让我们目睹了一位老艺术家对家乡的赤子之心与高尚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爱心传递的强大力量。希望更多人能从杜鸣心的善举中汲取力量,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共同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家乡在爱心滋养下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