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国防,一生都荣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千年前,初唐诗人杨炯在《从军行》中写下的豪言壮语,道出了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对家国大义的深刻理解与崇高追求。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又到征兵季,这一承载着热血与担当的号召,再次激荡着中华大地青年们的心灵。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建设,不仅是适龄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份值得用青春去追寻、用生命去捍卫的至高荣耀。

回溯历史长河,投笔从戎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东汉班超,不甘于案牍之间的平淡,毅然掷笔,率领三十六骑出使西域,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疆,凭借着智慧与勇气,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立下不朽功勋。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年少时便立志报国,率五十骑兵直入五万敌军大营,擒拿叛将,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豪情,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这些先辈们用行动诠释了,在国家需要之时,文人亦可执剑,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山河、书写传奇。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话语,看似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部队的生活或许充满艰辛,严格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远离家乡的思念,都是极难的挑战。然而,正是在这种磨砺中,青年们能够锻造出坚韧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财富,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将成为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藏。正如钢铁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利剑,人生也需要在军营的熔炉中淬炼,才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诸多复杂严峻的挑战。国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每一位投身军旅的青年,都是祖国万里边防线上的一块基石,都是守护人民幸福生活的一道坚实屏障。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他们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责任。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当祖国的征兵号角吹响,希望广大青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投笔从戎的优良传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在绿色军营中,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相信每一位走进军营的青年,都能在这片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