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去年来,潜江市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在该市推广农村集体项目事前会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春耕时节,潜江市竹根滩镇左桥村12组,一条800米的田间道路,农机、运输车来回穿梭。
“下雨积水洼,进地就陷车”是村民们对这条田间路的记忆。为此,村民向村支书关治国反映,要将这条田间路硬化。经村里初步估算,硬化道路要21万元。
项目地点、实施原因、投资金额、承建方式……关治国将一份“竹根滩镇农村集体项目会商初审表”填写好后,送该镇分管领导审核。
分管领导将实地踏勘情况提交到该镇农村集体项目会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是村民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实施的项目,但左桥村以前是空壳村,不能因为修一条路,让左桥村又陷入困境,建议量力而行,采用碎石铺路。
3卡车碎石、2天时间,6000元的投入,一条泥巴路变成碎石路。“路铺好后,我们带村民过来看,村民均表示满意。”关治国说。
“村集体有钱了,怎么把钱花好,是个新课题。”竹根滩镇镇长李晨介绍,2022年,该镇摸索出一条农村集体项目会商的新路子——成立农村集体项目会商领导小组,成员包含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镇政府中层干部,经管站负责人;建立农村集体项目会商机制,超过1万元的村集体支出或者项目要共同会商;每月召开集体会商会议不少于1次。
去年,潜江市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问题175条,追缴资金281.8万元,收回资源1216.4亩,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共建立和完善制度21个。
“专项整治中,超期发包、低价发包集体资源问题占比最高,达到48%。”潜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例如,该市浩口镇庄场村与村民签订搅拌站承包合同34年,承包总额34万元,明显属于超期发包,且无承包价格增长机制。
“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潜江市镇村三级工作专班经研判后,决定终止该合同。”负责该案的浩口镇纪委书记严友正说。
“这不是个案。”潜江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长魏敦辉介绍,合同不规范、未及时缴纳合同约定价款、白条入账、无票据入账、抵顶发票入账等支出不规范行为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稳定。
为此,潜江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竹根滩镇农村集体项目会商制度经验,形成权责明确、监督到位的长效机制。
潜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绍伟表示,该市将把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内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崔嫣 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