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教育点亮社区新生活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3月1日,2025年园林街道第三期公益课堂春季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培训以“文化惠民 服务民生”为主题,共开设11门特色课程,惠及居民近300人,旨在通过多元化教育资源提升居民文化素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多元课程覆盖全年龄段 “家门口”的教育服务

本期公益课堂充分结合居民需求,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健康养生、法律常识、摄影技巧等11门课程,覆盖儿童、青年、老年群体。其中,“银龄数字课堂”和“青少年非遗传承工作坊”成为亮点,通过“老少同学”的互动模式,既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又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园林街道创新设立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将部分课程下沉至红庙社区名筑仕嘉小区。

“以前想学书法得跑老远,现在自家楼下就能上课,孩子们放学后还能参加托管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居民王女士说道。

据统计,名筑仕嘉小区及周边居民参与课程占比达40%,真正实现了“资源下沉、服务触达”。

激发学习热情 共建和谐社区氛围

公益课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学习平台,更成为促进邻里交流的重要纽带。在舞蹈教室里,学员们随着音乐挥洒汗水;在法律讲座中,居民们围坐讨论社区治理难题;在摄影课上,爱好者分享着记录社区变迁的镜头故事……据统计,开课首日参与率达95%。

“公益课堂的初衷是为居民创造终身学习的场景,通过知识赋能激发社区活力。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引入更多互动性强的内容,并计划联合辖区学校、企业共建资源库,让公益教育真正融入居民生活。”园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持续深耕 打造“15分钟便民学习圈”

本年度公益课堂将延续“课程开放+社区联动”模式,后续将推出“流动课堂进楼栋”“周末文化市集”等活动,并依托线上平台开通“云课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该街道还将启动公益课程需求调研,根据居民投票动态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公益课堂的开设,是园林街道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的缩影。近年来,该街道通过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逐步构建起集教育、文化、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下一步,园林街道将以公益课堂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社区资源整合,营造“学习型社区”“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城市温度。(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