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农忙季 一年好“丰”景

田野里,经过春生、夏长,大地到处是丰收的色彩,农户正抢抓农时开展秋收秋种秋管。大棚内,蔬菜幼苗绿意盎然,喷水、施肥、锄草等田间管理如火如荼……金秋时节,水乡园林生机勃勃,处处都是繁忙的农业生产画面。

近日,园林街道梅咀社区红薯陆续成熟,迎来丰收。种植户趁着晴好天气采收红薯,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摄

秋收——迎来“粮满仓”

秋天的运粮湖管理区,空气里弥漫着谷物成熟的香气,一幅秋收画面正徐徐展开。

10月19日,在该管理区新场办事处团结队西一支沟的一块稻田里,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装车,整个工序井井有条。

“这块田长势一直都很好,谷粒也比较饱满,估计亩产1300斤以上。”眼看着沉甸甸的稻谷装满了车仓,农户刘兴楠喜不自胜。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低温雨水天气,连日来,该管理区积极调配人力和机械加快秋收进程,确保高质高效、应收尽收。目前,该管理区4.3万余亩水稻已收割95%,平均亩产1200斤。

服务农户,运粮湖一直在行动。“在水稻生长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防倒伏等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做到精细化科学化。”该管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做好服务,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近日,竹根滩镇沙街村、杨林洲村劳务队队员在乐事马铃薯高效轮作基地抢种包菜。截至目前,该镇2万亩蔬菜、3400亩油菜和2000亩半夏已顺利播种。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袁邦斓 摄

秋种——开启“加速度”

10月17日,熊口管理区马长湖办事处农户周永贵组织机械播种油菜。连日来,熊口管理区抢抓晴好天气,大力开展秋冬播生产,确保种满种足,为明年农业丰收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潜江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田永祥 通讯员 喻欢 摄

旋耕、播种、施肥、覆盖……10月20日,老新镇2024年油菜轮作及扩种项目基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几台种肥同播一体化机械来回穿梭作业,原本的玉米茬很快变成了一垄垄整齐的油菜田。

“这台机械后面有两排容器,一排用来装肥料,一排用来装种子,种子和化肥可以同时撒入田间。”说起新机械,农户朱华明连连称赞,与传统耕种机械相比,种肥同播不仅省工省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从收到种,包括后续的管理,我们全是机械化作业。”得益于新机械,朱华明家30油菜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播种。

近年来,老新镇不断加大机械化推广力度,做到收种“一体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油产能,助力强农惠农富农。

10月16日,老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余启芝率队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油菜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农民种有所获,真正实现增产增收。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关洪磊 摄

“自9月中旬以来,我们陆续投入100台机械开展秋收秋播秋种。目前,秋收进入尾声,预计将种植油菜3.38万亩,小麦2万亩。”该镇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涛介绍,为盯紧盯牢当下田间重点环节,该镇还派出农技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适期秋播工作,为来年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秋管——管出“新效益”

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正当时。

10月18日,位于杨市街道的辉轩种苗种植公司育苗基地,一畦畦青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近日,在辉轩种苗种植公司育苗基地,种植户正忙着给茄苗浇水,确保幼苗健康生长,为下一步移栽打下坚实基础。 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摄

“目前我们接到一批50万株茄子苗订单,预计10天左右就可以全部嫁接完。”基地负责人佘希军告诉记者,多亏农技专家的指导,帮他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预计今年可育苗600万株,年收益50万元。

“正确使用水、药、肥,不仅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在泰丰街道久保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技人员查看了蔬菜长势,并对农户讲解蔬菜种植现阶段相关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产值,近日,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实地查看蔬菜植株长势到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绿色防控等,为种植户排忧解难。

眼下,正是秋冬蔬菜播种育苗的好时节,在杨市街道佘口村10组育苗大棚基地,农户忙着进行蔬菜育苗作业,确保适时栽插,保障“菜篮子”需求。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摄

“今年以来,为了保障有效供给,我市多措并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确保‘米袋子’更丰,‘油瓶子’更稳,‘菜篮子’更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蔬菜种植面积32.5万亩,产量96万吨,可以圆满完成全年稳产保供目标任务。(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 王宇杰 白 红 通讯员 曹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