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软黄金” “蛭”富新门路

水蛭,俗称蚂蟥,过去是很多人眼中的“吸血虫”,如今它却成了养殖户的“致富虫”。

近日,记者走进高石碑镇三建村水蛭养殖基地,一排排“钢架”与“薄膜”相结合的网箱水池映入眼帘,向下望去,隐约可见一尾尾栖息在池底的水蛭。

“苗种是4月份下水的,现在个头已经挺大了,马上就能出售。”养殖户刘生元从水池里捞出一块方形木板给记者展示,离水的水蛭立即蜷成了梭形。

“我养殖的是宽体金线水蛭,主要以螺蛳、水生昆虫为食。”刘生元告诉记者,水蛭晒干之后就是一味中药

材,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等药用功效,是名副其实的“软黄金”。

“现在带水活体水蛭的价格是每公斤60元,干货每公斤900元。”刘生元说,去年,他打造标准化养殖基地,将养殖面积扩大到了50亩,预计今年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万事开头难。前些年,缺乏养殖经验的刘生元还是遭遇了损失。

“水蛭和人一样,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也会得肠炎。”刘生元告诉记者,刚开始种苗刚下水,喂食的螺蛳就出了问题,由于没有清洗,带有病菌的螺蛳引起大量水蛭感染肠炎,发病后水肿死亡。

刘生元吸取教训,及时清洗螺蛳并进行药物预防,他先后到湖南、安徽、河北等地,向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2018年,刘生元养殖的10亩水蛭基地,年利润达50万元。他也从最初购苗养殖,到如今实现自繁自养。

“水蛭养殖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环境越好,成活率越高。水蛭幼苗要经过静养、分养,再转入成品养殖,根据成长所需自配饲料。”谈起养殖过程中的辛苦,刘生元腼腆地说,水蛭四五月份育苗,九十月份成熟,每到关键时期,他便吃住在养殖基地。

如今,刘生元水蛭养殖基地逐渐步入正轨。“技术成熟后,将以合作社为纽带,带动村民发展水蛭养殖。”面对前来请教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周边村民,刘生元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解。

谈及对未来的发展,刘生元希望通过“合作社+养殖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带领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共享“蛭”富门路,一起走上致富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