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对于一名贫困家庭的听障少年来说,考上一所大学有多难吗?近日,熊口镇听障少年周忠淇收到了来自湖北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踏上他的追梦之旅。
“我们种些青菜自己吃,省点钱。”初见周忠淇时,他正和母亲黄水莲一起整理家门口的菜地。
黄水莲告诉记者,儿子刚出生时,和其他婴儿没什么区别,他们夫妇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冀。然而,这份欣喜在孩子2岁时戛然而止。
“小朋友一般1岁左右开始叫爸爸妈妈,忠淇到2岁半还不开口,我们发现孩子对外界声音不敏感。”黄水莲说,在送儿子到多家医院诊断后,医生的话给了家人当头一棒——发高烧导致的发育落后,周忠淇可能以后都听不见声音了。
看着活泼好动的儿子跌入无声的世界,黄水莲心如刀绞。为了不让儿子因为听不见而丧失语言能力,夫妇二人将不满3岁的周忠淇送到武汉的康复学校独自学习语言。
“2008年把孩子送去康复学校上学,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家里经济条件也很差,所以不能常去看孩子。”回忆起儿子的童年,黄水莲拿着那时的两张照片,不禁潸然泪下。
经过3年的学习,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周忠淇依靠助听器以及读唇语,学会了发音,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人。6岁时,他回到家乡上小学,依靠着佩戴助听器,完成了从康复学校向正常学校的回归。
因为听力障碍,周忠淇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上课时,他的脑袋总能像雷达一样,一堂课始终紧紧盯着老师的脸和嘴唇来“看”课,晚上回到家中还要花成倍的时间来复习和预习,才能赶上普通学生的学习进度。
就在一切慢慢变好时,周忠淇的父亲遭遇车祸,被撞断了双腿。“当时觉得天都塌了。”黄水莲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自此以后丧失劳动力,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家里的农活、家务事都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听力的障碍,家庭的困难,没有让周忠淇消沉,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比别人更加认真刻苦,还经常在学习之余帮母亲料理农活,照顾父亲和奶奶。由于听力问题,周忠淇不爱讲话,看上去有些腼腆,但举止非常有礼貌。
“虽然他嘴上不说,但我们都看在眼里。”黄水莲说,“孩子很心疼我,也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
从小学到高中,周忠淇一直跟同龄人在一起学习生活,高中在校住读期间,每晚宿舍熄灯后,他还会开着小台灯多学习一个小时。日复一日的坚持,也让他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今年高考,他考上了湖北文理学院。
“我们一家四口靠种田过日子,我也经常去周边合作社帮工,补贴家用,但今年因为天气原因,收成不好,家里也没有积蓄……”马上就要开学了,面对各项支出,黄水莲深深叹了口气。
这些年,家庭的不易都被周忠淇看在眼里。“我有听力和言语上的不方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可能’或‘不可以’。”他说,上大学后,希望能勤工俭学,好好学习,早点工作,帮母亲分担压力。(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 欣 见习记者 刘思琪)
如果您想要帮助困难学子,请致电团市委:0728-6243471,也可通过以下方式点亮同学们步入大学的第一盏明灯。
1.汇款捐赠
将爱心助学款汇至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款时注明“2024年潜江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字样,并将汇款凭证(银行回单、电子回单或网上转账页面截图)照片或截图,发送至团市委办公室(邮箱qjtsw@163.com)。
户名: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开户行:工商银行武汉市水果湖支行
银行账号:3202005909000228570
捐款时请务必备注:用于2024年潜江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2.扫码捐赠
微信扫描以上潜江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赠二维码进入捐款页面。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点纤尘,积土成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潜江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真诚期待您的爱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