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矶管理区:5把“火炬”点亮“红旗”下的幸福

在周矶管理区红旗社区,调解邻里纠纷的耐心劝导,倡导移风易俗的坚定声音,打扫卫生的忙碌身影,关爱老人的温暖话语,活力满满的动感舞步,共同交织成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7月11日,记者走进红旗社区调解室,学习氛围热烈。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力正站在一块小黑板前,为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们讲解调解工作的技巧。

“大家看,处理邻里纠纷就像解一团乱麻,得有耐心,找准线头。”刘力微笑着说。

“刘书记,要是碰上双方脾气都倔的,咋办?”一名成员着急地问。

刘力不紧不慢地回答:“这时候啊,咱们得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坐下来好好谈,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开,最后都会解决的!”

调解委员会犹如社区的“和事佬”,将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他们以公正和耐心,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维护着社区的和谐稳定。

移步戴湖三队的活动室,众诚社工正与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

“各位大哥大姐,现在都讲究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咱们可得带好这个头啊!”社工热情地说。

“那是当然,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操大办,浪费钱不说,还没啥意义。”红白理事会一名大姐回应道。

红白理事会成员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鼓励居民摒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让红白喜事回归其原本的意义,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也净化了社会风气。

在社区的街道上,美好环境理事会的成员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戴湖三队队长李羽斌拿着扫帚,一边清扫一边大声喊:“大伙加把劲,把咱这地儿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美好环境理事会的成员们带头清扫垃圾、整治环境,唤醒了居民们的环保意识,每个人都成了美好环境的守护者和创造者,共同营造出整洁、舒适的居住空间。

在一些独居老人家中,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忙前忙后,为老人们送上温暖与关怀。他们不仅关注老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更注重精神上的陪伴与慰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夜幕降临,戴湖三队的广场上灯火通明。舞蹈队的队员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动作优美而有力。

“姐妹们,动作再舒展一些!”舞蹈队队长王运珍大声喊道。

“王队长,咱这舞跳得越来越好了!”一名队员笑着说。

舞蹈队为社区增添了活力与欢乐。在欢快的旋律中,居民们增进了交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红旗社区的这5个社会组织,就像5把火炬,点亮了居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真谛,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温暖、和谐与幸福。下一步,该管理区将继续打好这套“组合拳”,让“红旗”飘扬之处,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社区治理之花。

记者手记:社区治理,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千头万绪的事务和复杂多变的需求,让社区工作者常常疲于应对。但社区治理并非政府或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只有充分发动群众,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找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和位置,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中来,才能真正实现社区的善治。

红旗社区巧妙地化难为易,通过划分成立5个社会组织——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美好环境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和舞蹈队,为社区治理找到了新的方向。

当然,这一模式的成功也离不开社区管理者的引导和支持。他们为这些社会组织提供了平台和资源,让居民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和发挥。

红旗社区的探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期待更多的社区能够借鉴其经验,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发动群众共同缔造,让每一个社区都能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珊珊 通讯员 刘思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