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节、暑假临近,气温逐渐升高,游泳玩水成为不少人消夏避暑的首选,有人选择在附近的游泳池游玩,有人选择到野外与河流湖泊亲密接触。在碧波万顷的美好下往往潜藏着波涛汹涌的危机。因贪凉戏水、结伴玩水、独自野泳等酿成的溺水悲剧每年夏季都在全国上演,一起起溺水事故为公众敲响了警钟,稍有不慎,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痛定思痛犹未晚,未雨绸缪是关键。如何让防溺水宣教过耳更入心,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担之责。
学校要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呵护祖国的花朵,宣讲防溺水知识磨破嘴皮都不为过。学校作为学生的另一个家,必须为他们织密防溺水“安全网”。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视频、绘制防溺水手抄报、开展防溺水知识测试、进行校园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懂学会防溺水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家访、开家长会、下发告知书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儿童、家中无人照管的学生则应重点关注,常态询问,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
家长要肩负起监护监管责任。近年来,因家长疏于监管、麻痹大意导致青少年儿童溺水的事件屡见不鲜,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事实上,许多惨痛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只需要家长多重视、多注意、多留心、多警醒。一方面,家长必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孩子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要求孩子不去水边嬉戏玩耍时,自己也不能以身涉险,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逗留,要立即阻止并劝离。
全社会要共同筑牢安全防线。从某种意义上说,夏日戏水也是一种“刚需”。加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公众渴望戏水的需求也不能忽视。在提供安全防护和综合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公众提供夏日戏水的好去处,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儿童开放,不仅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和需求,还可以减少野游造成的溺水悲剧。各级政府要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以村为基础,组建防溺水巡查队伍,定期和不定期对辖区内的水塘、河道、水库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在危险水域设立醒目警示标志,放置长杆、长绳、救生圈等应急救助设施,并及时收集学校、家长、群众建议,对群众所担忧的区域进行重点管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防溺水工作需要各方尽心尽责、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汇聚多方力量,共同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只有筑牢防溺水“安全线”,绷紧防溺水“安全弦”,才能共同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幸福地成长。(赵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