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最美人间四月天。漫步园林街道紫月社区,只见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在田野里蜿蜒延伸,道路两边一步一景,或绿树成荫随风摇曳,或鲜花盛开蜂蝶飞舞。远处,一栋栋青瓦白墙、高低错落的农家小院掩映在葱葱绿意中,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4月18日《潜江日报》)

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建设和美乡村已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与任务。

建设和美乡村,要在打造优美环境上下实功。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据悉,今年初,我市发起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集中力量攻坚“五清一禁”,洁净的河流、宽敞的道路、整洁的农舍、优美的风景,展现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和和美美”的乡村新气象和新活力。自然生态系统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我们还需加快推进乡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制定实施长效监管机制,持续监督乡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切实构建村、人、田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体系,厚植乡村生态底色,筑牢乡村生态保护屏障。

建设和美乡村,要在打造富美产业上出实招。乡村要发展,产业振兴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家户户的院落空间,以农村庭院为载体,以农村家庭为阵地,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综合发展、助农增收”的发展思路,将村民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致富园”。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建设和美乡村,要在打造和美社会上求实效。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分利用好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积极发挥乡贤、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完善乡贤调解运行机制,凝心聚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小区、群众家门口等阵地,精心组织开展文明夜话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和美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人人支持建设”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建设和美社会中当好主人翁,勇做主力军。

建设和美乡村,要在打造甜美生活上施实策。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建设和美乡村,需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软件”上下功夫。要着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农民需求和喜好着手,为农村送去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积极培育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能人,发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推出一批具有乡土特色、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活动,让农民生活有滋有味,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建设合力,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陈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