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青年夜校的风吹到潜江。从3月开始,共青团潜江市委开展“青年夜校”活动,夜校充分考虑广大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充电”的现实需求,通过各类公益性服务型课程,积极打造潜江青年身边的“充电站”,极大地丰富了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潜江市青年夜校共开设13门课程,受到市内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报名渠道“一开放,就满额”。
青年夜校的高热度,既得益于其公益性质,也得益于其师资配备和细心满满的课程设计。据悉,青年夜校的导师均拥有丰富的培训经验,是行业中的优秀代表、专业骨干,这不仅让青年学员更放心地参加学习,也避免了他们在大浪淘沙的筛选中消磨掉兴趣和精力。后续,团市委还计划根据青年的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内容更丰富的“青年夜校”活动。
青年夜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青年群体艺术教育的空白,让“充电学习”“上兴趣班”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场景。近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这些火热“出圈”的青年夜校,看它们是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
陶艺课:巧手拾趣 “陶”乐融融
4月18日,夕阳西下时分,清尘陶艺工作室热闹起来。6名白领青年来到“青年夜校”参加陶艺课。
18时,陶艺课开始。
今天动手制陶的第一个重头戏是——揉泥。“先来学习一下‘牛头揉’,也叫‘羊头揉’,景德镇的陶瓷产区一般用的都是这种。”陶艺课老师周方玉一边讲解,一边做着示范,“揉泥的时候,要把气泡都挤出来。这可是个力气活,我都出汗了。”
6位同学围在他的身边,静静地听着要领、观察着动作。
揉泥的要点讲解完,就开始动手。“揉不动!”“是不是这样的?”一片揉泥声中,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还互相打趣道:“眼睛会了,身体不会。”
“先要把泥拍紧,有同学一听到‘拍’就很开心,好解压,但不是用力往下拍。”老师的解释引来一片欢笑。
工作室里摆放了6台拉坯机,学生们可以同时上机实践。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陶瓷历史的国家,古代中国人掌握了一种水土混合的特殊技艺,能够将陶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并烧结成型……”周方玉一边在拉坯机上示范“定中心”的技巧,一边从陶艺历史文化讲起,让大家充分认识陶艺这门手艺,普及陶艺制作的基础知识与要领。
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操作,还不熟练,但是通过慢慢观察和摸索,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哇哦……”学员陈静在练习拉坯时,不时轻声地发出感叹,“真的好神奇,以前看视频里的拉坯,我还以为很轻松,没想到竟然要用这么大力气。”
工作坊里,同学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她们在这里感受陶艺的魅力,体验创作的快乐。
“一开始看到夜校开课的信息,我还以为上的是专业技术课,没想到居然是以成人兴趣班形式开设的课程,如同成年人的‘少年宫’,让人兴趣浓厚。”夜校学员赵黄莹说,“青年夜校”让我在工作之余,体会到了一种松弛感,让我和新相识的青年朋友们每周都有一次愉悦又充实的相聚机会。
窗外夜风习习,室内言笑晏晏,第一节“陶艺课”很快过去。同学们洗干净手,走出教室,脚步轻快。(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欣)
弓箭班:拉弓射箭圆“女侠”梦
“穿护臂、做热身、调整呼吸……”4月20日,周五晚6时许,在拾心青少年射箭俱乐部青年夜校弓箭班的教室里,学员们早早地就开始了课前准备工作。
“手掌虎口的位置抵稳弓箭,而不是往前凑的……预开弓的时候,手臂抬起后一定要放平,对对就是这样。”教练姜甜为学员们讲解射箭运动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基础动作教学。
“凝神屏息、抬起手臂、挽弓搭箭、瞄准把心、拉弓击发……”学员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招一式英姿飒爽颇有“女侠”风范。
“射箭的样子帅啊!”教室里清一色的女学员,问及为何会报名弓箭班,学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不是特别爱热闹,对瑜伽跳舞也不感兴趣,以前看奥运会比赛就觉得女孩子射箭的样子太帅了,所以得知这期青年夜校有弓箭班,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蔡小姐告诉记者,跟自己想象的差不多,教练很有耐心,所以上手很快,这是第二节课了,已经找到“感觉”了,“我很喜欢,很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本次培训班一共八节课,每周两节课,包括基本理论,站立姿势、拉弓、手法、力度等内容。”拾心青少年射箭俱乐部主理人袁骋介绍,弓箭上手很快,基本上大多数学员两三节课就可以掌握要领,但是弓箭是个需要静下来的竞技项目,想学好还需要多练习和多悟,所以,开课期间,学员们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到俱乐部进行练习。(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声乐课:唱得闪亮 唱得漂亮
4月22日晚,“青年夜校”声乐班第一节声乐课开课,学员们共同沉浸在音乐中,享受这份快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课堂上,声乐老师魏作康以歌曲《送别》为素材,从简单的识谱到气息的运用,耐心细致地指导大家的演唱技巧,带领青年抛开烦恼、尽情歌唱,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他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充满激情的授课风格,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朋友。
本次课程除了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音阶等,魏老师还分别从“气、力、腔”三个方面帮助青年掌握自身的嗓音特点,并带领大家学习科学的发声技巧,让零基础的青年也能快速入门。
现场青年学员们从普通的发音、简单的哼唱到逐渐唱出有节奏的旋律,逐步掌握了识谱、视唱的技巧与方法。
“以前不敢大声唱歌,现在学习过后,我发现唱歌并不难,以后我也非常愿意加入这样的文艺课程中。”学员严路说
“作为青年人,在工作之余也有学习其他技能的需求,青年夜校跨领域地进行资源整合,让这些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真正惠及我们年轻人,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学员陈华屹说。
“我们这算是公益性质的,不挣钱。”声乐老师魏作康告诉记者,专业的教培机构费用高,学习更系统、氛围也更紧张。在这里学习主要是方便广大青年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自信心,拓宽社交圈,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缓解焦虑和负面情绪。(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富田)
书法课:翰墨飘香润心田
4月22日晚,由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夜校书法班在马哲明书画工作室正式开班。墨香悠长的课室里,20余名青年在挥毫落笔之间细细品味书法的魅力。
当晚7点,在青年夜校的书法教室里,学员满座,书法老师重点讲解了什么是书法、古代书法家及作品以及握笔的姿势、运笔技巧、力道等基本功。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年学员认真听着,耐心地做着练习,让大家明白毛笔练习不仅需要良好的基本功,还需要正确的姿势和发力点。
据了解,我市青年夜校书法班开课时间为每周日晚上7点至8点,课程为12个课时,旨在提升青年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青年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机会。
“空闲时间来学习毛笔,给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学员方静琳跟随老师的讲解,体验握笔姿势和技巧,尝试一笔一画书写。她说,平时上课很忙,只有双休时间比较空闲,就想着来青年夜校学习书法。
青年夜校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导师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学员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从事书法工作8年的牛犇在青年夜校颇受欢迎,他说:“书法班自招募学员以来,就很抢手,几天的时间就被报满名额,大家非常喜欢这个课程。”
牛犇介绍,他所执教的书法班,学员平均年龄结构从18岁到35岁不等,多为上班族,所以把上课时间安排在周末。“虽然到课没有强制性,但学员的出勤率均在90%以上,大家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缺了课也会积极补上。”(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爵士舞课:舞动青春活力
4月23日,华灯初上。18名走出工作单位大门的年轻人,三三两两聚集到位于东风路的一家舞蹈室里,开启潜江青年夜校爵士舞课的学习时光。
课堂上,舞蹈老师先带领大家做热身运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引导学员们感受舞蹈的韵律和节奏。随后,舞蹈老师开始向大家讲解爵士舞的动作要点,细致分解每个动作,并通过亲自示范和耐心指导,让每位学员都能跟上节奏。学员们跟着舞蹈老师的节奏,将身体与音乐融合,跳出了富有节奏感的舞步。一个小时的课程很快过去,虽然学员们脸上挂着些许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对舞蹈的热爱和兴奋。
学员李女士说:“下班之后没有什么事做,看见青年夜校有免费的爵士舞课程就报名了,来上课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交朋友。”
王女士平时办公基本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工作,报名夜校课程,对她而言,不仅能充实夜间生活,将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
“这个是公益课,非常友好,而且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有别于一般学校,大家都是朋友,氛围非常轻松。”上完第一节课,良好的体验让她决定长期在青年夜校学习。
爵士舞赵老师说:“这次青年夜校爵士舞班规定的开课人数10-16人,实际报名人数有18人,第一天就已经报满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我们的爵士舞课堂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业余生活,而且她们也会对爵士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爱上运动,在跳舞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变得更加自信。”(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邦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