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凌晨4点半,城市还未苏醒,位于后湖管理区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货车开进这里,按规格重量分拣、打包、装车,运到国内约600多个大中城市。
“今天的‘大青’40元一斤,‘中青’29元一斤,价格虽然较同期有所下降,但考虑今年天气寒热波动较大,虾苗价格回落明显,预计后期的小龙虾产量和价格都趋于理性平稳。”虾贩魏晓涛一边忙着打包,一边给上海的新顾客介绍“平台”上的价格走势。
他口中的“平台”便是由潜网集团建立的小龙虾产业公共信息平台,是服务全国的小龙虾价格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龙虾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变化。
价格指数发布标准化,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综合办主任郭颂介绍,早在2019年,潜网集团就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完善了“虾谷360”垂直电商交易平台价格指数发布机制,为小龙虾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信息帮助。
2023年,我省“虾十条”颁布,我市更是在原有全国小龙虾主要产销区价格信息收集点的基础上,扩展至30个价格信息收集站,重构了小龙虾信息收集与价格指数发布平台。目前,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不仅是全国鲜活小龙虾交易量最大的交易中心,还是部省共建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这使得该平台发布的信息,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到我市考察时,对该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小龙虾价格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建立,不仅让从业人员了解价格发展趋势,更是为小龙虾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保驾护航。”郭颂介绍,前段时间的价格,相比于往年下降。但是,从小龙虾产业公共信息平台掌握的多年小龙虾交易价格数据可以看出,前两年都是暖冬,小龙虾产量和价格基数都比较高,今年的数据回落是市场趋于平稳理性的结果。后期随着气温上升、消费市场回暖,成品虾的交易量和交易价必然会相对稳定。
家住总口管理区的肖银忠已从事小龙虾养殖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往卖虾,价格只能靠“口口相传”,卖多卖少、赚多赚少就看个人经验。现在有了小龙虾产业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手机就能知道价格,卖虾不用再靠经验。肖银忠笑着说,通过平台,他还发现近两年的“大青”“炮头”规格的小龙虾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也很平稳,他决定今年就去取经,来年开始养大虾、养好虾。
“有了专业的指导价格,就会避免商户之间打价格战,让这个市场健康发展。”2016年就入驻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魏晓涛坦言,混乱的价格市场,让很多刚入行的商户“站不稳”,很快就退出了市场。现在的小龙虾产业公共信息平台,给了大家发展的底气。
郭颂表示,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将以省部共建国家级小龙虾产地专业市场为契机,对标省委、省政府建设百亿级交易市场的战略定位,立足潜江小龙虾产业优势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区位优势,标准化、数字化协同并进,进一步做强小龙虾交易中心功能,构建与产业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小龙虾交易中心“线上数据”与“线下物流”融合驱动发展,打造“产供销配一体”供应链平台,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成为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