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共享书吧、齐全的多功能服务厅、细致的便民服务菜单……1月19日,集“颜值”与“内涵”于一身的向中小区党群服务站暨广华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展厅一经开放,就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参观打卡。
近年来,广华寺街道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整合多方优势资源,通过抓规范、扩覆盖、提质效等措施,推动辖区社会组织形成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居民。
抓规范 在思想融合上带好路
2023年冬至,向中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前,一场由“食全食美”“群星艺术团”“红蓝治安巡逻队”等社区社会组织联合开展的“百家宴 一家亲”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大家同品美食、共话家常。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一致好评,群众凝聚力显著提升。这正是得益于广华寺街道大力推行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
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广华寺街道充分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多才多艺、参与文体活动热情高等优势,紧扣居民共同兴趣和需求,重点挖掘基层社区资源,通过面谈引导、积分带动、建章立制等多种方式,鼓励社区能人和热心居民加入社会组织。同时,强化规范引导,突出以文化人、以文塑城,将理论政策宣讲、文明风尚传播等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群团活动中,在强化理论武装、凝聚精神力量、提升文明素养和传承优秀文化上努力实现新突破,从而将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和实行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水杉社区的国粹京剧展演、钻井社区的百人太极拳、广北社区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婚纱照、桥东社区的游园会、石化社区的绘制国风团扇……2023年以来,广华寺街道开展了数百场由社会组织牵头的特色活动,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从“陌生人社会”向“人情味社区”转变。
扩覆盖 在服务内容上扣民需
“外出请锁好门,关闭燃气、切断电源,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每当夜幕降临,江钻社区“联防联控服务队”的队员们便身着红马甲、手拿手电筒和喇叭,开展小区夜巡活动。
“在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小区现有的这些组织大多是文体娱乐类,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江钻社区党委书记张淼介绍,社区紧扣群众需求,列出居民服务需求清单和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实施双向选择,引导社会组织从“文体娱乐类”向服务性、互助性转型。
如今,在广华寺街道,类似江钻社区这样“身兼数职”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华美社区“桑榆调解队”,妥善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彭河社区“旧改监督团”,助力小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广中社区“携手护苗队”,开展护学监督岗活动……所有队伍广泛吸纳在职党员、支部书记、退休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聚焦社区治理的难点堵点,鼓励社会组织实施帮扶项目,接续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微网实格”建设、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11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动社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最佳搭档”。
提质效 在精准专业上促提升
“辖区老龄人口多,慢性病防治、健康理疗的需求大,社区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提供精准服务”“经常有居民求助社区推荐维修水电气暖、开锁换芯的联系方式”……广北社区党委本着“居民缺少什么,社会组织就去做什么”的服务目标,率先探索出“帮帮基金会”,分门别类吸纳辖区技工达人,成立了一支群众认可度高、技术过硬的便民服务队,旨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积累社区公益基金,提升社区“造血”功能。
广北社区的做法,折射出广华寺街道突出专业带动,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该街道各社区深入实施“匠人计划”,着重挖掘辖区内不同领域的能人巧匠,立足各社区实际,细分服务领域,增强社会组织的服务精度和深度。石化社区“幸福港湾老年人协会”携手专业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及健康指导;向中社区“法治先锋队”联合法律顾问,开展免费法律咨询;警苑社区“心灵之窗队”特邀沙洋广华监狱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灵疏导等60余场专业服务活动,覆盖1000余人次,有效推动了社会组织服务从“简单粗放”向“个性精准”转变。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广华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从最初的百余人壮大到如今的2038人,181支队伍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江汉义工志愿服务队、华美美丽小天使志愿服务队、水杉萤火虫巡逻队、向中群星艺术团等多支队伍和骨干成员荣获省、市级奖项。全民能参与、愿参与、齐参与、真参与、常参与的氛围愈发浓厚,初步实现了从“社区管治”向“社区善治”的转变。(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 通讯员 郑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