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渔洋镇文卫路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压路机、铲车等各种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作业,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初现雏形。
该镇谢小村村民陈云是文卫路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条路上有渔洋小学和渔洋中学两所学校,改造前路面坑坑洼洼,接送孩子骑车很颠簸,尤其是下雨天,道路还积水,本来就狭窄的道路会更加拥堵。
“这次镇政府把这条路进行升级改造,路面也加宽了,还铺设了雨污排水管道,路面平坦又开阔,以后接送小孩就方便了,这条路真是修到我们心坎上了。”陈云高兴地说。
文卫路改造工程是渔洋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收集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在实践活动中,该镇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党课赴一线讲、调研往一线跑、建议到一线听、难题在一线办“四个一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塆台夜话、群众议事等活动40余场次,共收集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82条。
为了将这些问题整改到位,该镇健全“1+8+N”(镇党委牵头、班子成员包保8个小片区、每名机关干部包村)责任体系,实行党委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工作网络,强化活动督导、作风整顿、效果考评、奖惩激励,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同时,该镇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设立1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安排镇村服务专员,制作便民服务“明白卡”,开通民意直通电话,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该镇共为群众代办社会救助、证件办理等服务1.7万件。
除了解决群众“急事”,渔洋镇还着力破解群众“难事”和“愁事”,积极争取交通部门支持,改建240国道、改造322省道、实施65公里“四好农村路”升级版项目,让出行更加畅通;争取水务部门支持,实施34公里东荆河堤防整险加固、16公里“末端水系”改造工程等建设,让“水害”变“水利”;争取教育部门支持,推进渔洋中学全省寄宿制学习改革试点,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多方筹资推进精致村镇建设,大力实施集镇面貌整治、拖船埠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240乡村振兴示范带提升工程,让全镇环境每年不一样。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盼事”,该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强镇村乡贤组织建设,招引顺盛建材、启瀚农业、乡味百年等6家企业落户发展,支持银昌科技、利维铸造、宏禾米业等8家企业技改扩规,引进红色船乡、众森农业等26家新型农业主体落户经营,探索建立土地、资本、劳务紧密型合作机制,带动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江岔垸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西兰花种植基地快速发展,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该镇党政办副主任张竟艺表示,今后将继续在为民服务上下工夫,把“下基层”作为切入点,把“察民情”作为着力点,把“解民忧”作为关键点,把“暖民心”作为落脚点,从“关键小事”入手,办好“民生大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