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如何交出好答卷?——聚焦城区交通秩序系列报道之四

有这样一支队伍,总是活跃在我们身边。

他们对党忠诚,服务人民;

他们心手相连,为爱护航;

他们指南引北,疏堵保畅;

他们规范执法,捍卫公平。

他们,就是交通警察,流动的执法窗口。

守护道路交通安全,他们功不可没。

整治城区交通秩序,他们责无旁贷。

他们,永远值得期待!

在位不能缺位

有困难,找警察。

在人们心中,警察叔叔是最可靠的。可前些日子,市民蒋在龙窝了一肚子火。那天傍晚,他下班后驱车赶赴往约好的饭局,途经保驾路与东荆大道交叉口时遇到交通堵塞,而且一堵就是十几分钟,明明红绿灯交换亮了几次,自己却只前进了两三个车位。

眼看约定时间马上就到了,不料“饭局”变成了“堵局”。一气之下,蒋在龙把满是红条的导航截了一张图,随后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并配文“连导航都知道哪里堵,难道交警不知道吗?”

确实,如果有交警在现场指挥,断然不会堵这么久。

毕竟行人也好,车主也罢,见了交警,还是心存忌惮的,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公然闯红灯。

市民之所以上火,就是未见交警上路。

“我们也知道交警辛苦,风里来雨里去的,但道路就是他们的阵地,怎么能阵地在而人不在呢!”蒋在龙向记者抱怨道。

一旁的市民见状,也七嘴八舌表达自己的看法:

“哪里最堵,交警就应该在哪里!”

“我们下班,就应是交警上班!”

“对,应该关心哈一线的交警,保证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平时路上车都没几辆,还要人家上路干嘛!”

好钢用在刀刃上,执法应在关键时。

事实也是如此,记者通过多日走访观察,发现若有交警在场,交通秩序会好很多。

12月20日,在市实验小学东风路校区建设街一侧校门口,下午放学时,只见道路两侧树立着多个“骑电动车不逆行”的蓝色警示牌,有两名交警正在指挥疏导,虽然有些轻微拥堵,但局面可控,看上去不那么扎心。

可其他学校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像一小、二实小、实验小学北校区,仅仅接送孩子的车辆就一眼望不到头,都挨挨挤挤地堵在那儿。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交警的服务就应跟进到哪里。

马上快要期末考试了,泰丰中学一彭姓家长向记者讲起一个小插曲。上学期期末考试完后,学校要求家长签完字才能领学生离校,当天泰丰中学门口一两公里的路面,全部停满了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即便是行人挤都挤不过去,他们父子花了快一个小时才回到家。

而对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上级是有明确要求的。

2021年2月,公安部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门口交通秩序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坚持专项集中治理与常态长效管理相结合,大力整顿学校门口交通秩序,严格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力守护学生出行安全。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人。有些时候,交警“缺位”缘于“缺人”。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8658辆,城区常住人口约30万人,而全市公安交警队伍只有328人,其中辅警200人,由此细算,一名交警要负责900余民群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来,执法人员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繁重的任务量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不少压力。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顺应市民期待,市公安部门以交警支队城区两个外勤大队为主力军,以尖刀队为整治打击惩戒专班,以职能队所为配合,以局直警种为补充力量,突出城区10个重点路口、6条主次干道、5个交通秩序混乱学校路段、1个重点商圈,依托6类勤务强力开展城区交通秩序大整治。

在岗也要在状态

治顽疾,转作风,强服务,树形象。

城区交通秩序大整治开始后,路面上的交警明显多了许多。每天早晨8点左右,不少交警就已经上岗执勤了。

记者注意到,有些交警似乎不在工作状态。记者接连几日驾车沿着城区几条主干道暗访了一圈,发现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有些交警没有上路指挥交通,而是站在路旁发呆,眼里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没有任何交通手势语。如果不是穿着醒目的服装,一般人还真发现不了有交警站岗。

在泰丰路和保驾路红绿灯路口,时常可见两名女交警站在一起聊天,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只是偶尔挥挥手。见到安装遮阳篷的电动车,也是一路放行,给人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感觉。

“我觉得公安部门还是要加强督办,整治交通秩序要从整治交警队伍开始,不能让他们人在心不在。”刚锻炼回家的老干部郑爷爷点评道。

交警数量本来就少,如果再加上“不作为”“乱作为”,情况就真的不乐观了。

市民汪女士一到办公室就开始吐槽,说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原来,她早上骑电动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不小心压住了斑马线。正在执勤的交警见了,连着呵斥了她几声“后退,再往后退!”

“好好说话不行吧,看我又不是故意的。”汪女士一脸委屈。

良言一句三冬暖。纵然有再多苦水,执法为民的初心不能忘。

群众对交警意见较大还有“贴罚单”。

12月22日下午4点多,红军路以北,两名交警正对违停车辆“贴罚单”,并现场拍摄取证。有市民调侃说,堵车的时候不见他们的人,车子稍微停一会儿,就被逮住了,还是“创收”的诱惑力大啊。

如此说法虽有失公允,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交警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还没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

“交警这碗饭确实不好吃,没有白天黑夜不说,执法时还严不得、松不得。”记者的一位交警朋友也颇感无奈。他说,对道路上违规违法车辆,交警部门会进行拖移、扣留,但该车辆属于老百姓的个人财产,事后还得归还,有的群众重复多次违规违法,让他们也非常难办。还有,在处置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装雨篷、超载、逆行等问题时,由于人手不够,经常出现“抓一放二”等现象,容易被群众认为执法不公,并引发警民矛盾。

“我们深知有些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但是对暴力执法、不文明执法等行为,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市交警支队指导员邓承训坦言。

邓承训告诉记者,市交警支队平均每天会收到6条左右的群众投诉意见,每一条意见都会有专员第一时间联系群众并进行处理,在协调后,大多数群众都会选择谅解。

当前,我市正开展“百万群众评政法”活动,让群众当评委,直击执法工作中的“顽瘴痼疾”。邓承训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交警部门的履职能力、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作风形象,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讲法也要讲和

执法有雷霆之力,也不能丢了以人为本。

12月13日,抖音平台上,一车主疯狂为潜江交警点赞,引来叫好声一片。

原来,市公安交警指挥中心在审核群众诉求处理通知单时,发现一辆车牌号为鄂N02***的小型汽车于11月28日在潜阳路与园林南路交叉路口有一条闯红灯的违章,违章申诉内容是:因送突发疾病病人去市中心医院就诊,情况危急,为缩短路程所用时间,途中闯了红灯。

收到杨先生反映的情况后,支队领导高度重视,马上与当事人杨先生取得联系,详细核实情况,并提示车主把相关证据材料补充完整。经支队审核通过后,最后对车主的相关违法纪录给予免罚。

如此温情执法,更受群众拥护。

市交警部门提醒,凡救助危急病人、伤者的车辆,如在本市辖区内救助过程中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确系情况紧急导致的,可立即联系交警支队指挥中心(0728-6432413)报备,事后尽快携带相关资料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申请免处审查。经审查通过后,即可免于处罚。

与“一抓了之”“一罚了之”相比,柔性执法坚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情理法相统一,是用更柔性的姿态、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守卫,也是对失范者的循循善诱,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这种执法方式,恰恰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递法治的温度,以一种温润的姿态彰显法治的刚性。

然而,柔性执法对执法者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法者不仅要全面准确掌握法律法规的立意和原旨,还要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地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同样是在市实验小学门口,有家长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前不久,一位妈妈骑电动车接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只见一个小孩坐在后座,另一个孩子跟在后面小跑,而这两个小孩都是她的孩子。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交警不准电动车带两个小孩,说那是违规载人。没有办法,只有放下一个小孩,跑到交警看不见的地方,再重新爬上电动车。

对此,有家长感慨道:“政策鼓励生二胎,可电动车又只准带一个,这该怎么办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买得起汽车的。”

记者不是法律专家,对此无力置评,但类似的故事肯定还有很多,这都需要交警在执法时“讲法也要讲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只有这样,才会工作不断,秩序不乱,许潜江城区一个美好的未来。(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云昊 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