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产业新“鸡”遇

云上潜江报道 说到养鸡场,人们的第一印象多是鸡粪遍地、臭味弥漫。而位于张金镇进步村的市兴牧春家庭农场的肉鸡住上了恒温恒湿的“楼房”,喂料、清粪全部实现自动化,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智能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智慧养鸡,不仅“养”出了一条致富路,还开辟了养殖产业新“鸡”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12月11日,经过严格消毒后,记者进入厂房内,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鸡舍排列有序,一只只蛋鸡探出头来欢快地吃着饲料,而产出的鸡蛋通过传送带被输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分拣、包装,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该养殖场饲养的品种主要是黑凤与江山虫草,这种肉鸡从鸡苗到出栏售卖,一共要经历约90天。

养殖场负责人黄发国告诉记者,自动化模式养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饲料的消耗,蛋鸡在最舒服的环境里面生活、产蛋,可增加20%的效益。

黄发国介绍,鸡舍恒温33摄氏度左右,干净整洁无异味。与传统养鸡场不同的是,鸡舍已全部实现上料、上水、换气、照明、清粪于一体的全自动化作业,工人只需要定时查看鸡舍和设备运行情况即可。

只见他熟练地打开墙上控制器的几个按钮,随着机器的运转,新鲜的鸡饲料沿着管道进入食槽管中。不到一刻钟,数万只肉鸡的喂料工作就轻松完成。

据了解,该家庭农场成立于2018年。目前,养殖场从供水、喂料再到清粪、集蛋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原来的养殖人员变成饲养管理员,只用轻点智能设备按钮,厂房内的温度调节器、中央接蛋器、粪便处理机等便按照程序工作起来。

走上智慧化养鸡路子后,养殖场的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目前,该养殖场存栏蛋鸡5万羽,每天可产蛋6万左右,年收入60万元左右,每天上午产的蛋,第二天就能运送到各大超市的货架上。

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群众就业。附近村民张国平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来到养殖鸡舍,不仅在家门口就业,还提高了收入。

“我在这里做的是拣蛋包装,每天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三四点,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这份工作很好,离家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张国平说。

“过去钻鸡窝,现在按开关。”黄发国说,以往养鸡场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导致肉鸡生病,鸡群死亡事件频发。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后,不仅能保证鸡的品质,还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按照传统养殖管理模式,一栋鸡舍要需近20人,而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工人就能控制生产。肉鸡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进鸡舍也不用捏鼻子,人力成本缩减了,可谓“一举三得”。

智能化养殖“养”出了一条致富路,也让黄发国有了新的打算。“将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继续发展订单养殖,探索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选育鸡苗、孵化雏鸡、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企业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黄发国满怀信心地说。(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