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近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调解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市人民检察院“潜心化结”矛盾化解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今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办理交通肇事案件107件,达成和解协议92件,无一起交通肇事相关的信访案件。此前,此类信访件却逐年上升。这样的改变源于“潜心化结”品牌的创建和成熟运行。
代表建议催生亮点品牌
“经过前期多方调查,综合利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主动帮助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上门听证面对面沟通化解矛盾,检察院的工作很扎实!”11月20日,市人民检察院就化解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矛盾到当事人杨某所在的村委会上门听证,市人大代表朱圣兵对检察机关上门听证的举措和成效高度赞许。
作为提出“交通肇事案件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希望检察机关重点关注”这项意见建议的人大代表,朱圣兵全程见证了“潜心化结”品牌的诞生。
这项建议是朱圣兵在人大代表审议检察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2022年底,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项调研,发现近年来该院交通肇事类信访件占总信访件比例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22年交通肇事信访件达到73.4%。“潜心化结”品牌便应运而生,专项治理交通肇事类矛盾纠纷。
能动履职让化解矛盾关口前移
将化解矛盾关口前移,是实质性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类轻罪案件的“通关密码”。
市人民检察院选取政治性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警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建立全流程化解机制。在案件办理初期,办案团队依托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对交通肇事类案件提前介入,在审查逮捕阶段建立事前预防风险台账,做好相关矛盾化解风险评估预警;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主动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并与侦查机关共同做好防范预案;在案件办结后,及时归纳总结,对该类案件办理提出对策建议。
同时,市人民检察院在市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检察官办公室,使矛盾产生的第一时间就能直接调解,并协调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保证金提存制度,让犯罪嫌疑人向公证处缴存足以赔偿被害人实际损失的保证金,为矛盾化解提供可靠保障。
汇聚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解机制
“感谢检察官专程到‘家门口’为我解决问题,还主动为我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在检察官的释法说理下,我的‘心结’打开了,今后我将好好生活。”交通肇事案件当事人杨某在听证会上当即表示将息诉罢访。
借鉴“枫桥经验”,把公开听证室搬到当事人“家门口”,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人员共同参与释法说理,与群众面对面“化结”的方式是市人民检察院的常态化操作,能最大程度释放检察听证化解矛盾的效能。
市人民检察院拓展解决矛盾的资源和力量,借助社会多方力量开展刑事调解工作,逐渐形成了符合区域特点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市人民检察院积极依法开展司法救助,同时联系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救助,使案件当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温度和社会关怀。今年,共对11名道路交通事故类案件当事人开展了司法救助。
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检察履职融入精治共治法治的社会治理大格局,该院践行“穿透式”理念,源头治理化症结,以交肇案件为切入点,及时总结类案特点,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10份,切实让“潜心化结”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煜 通讯员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