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漫步田埂边,沐浴暖阳中,一片片翠绿的西兰花在寒风中卖弄着轻快的舞姿,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渔洋镇新南村、桥头村蔬菜种植基地,只见整齐的菜苗犹如五线谱一般“绘”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户在其间穿梭忙碌,脸上无不挂着灿烂的笑颜。割菜、运菜、过秤、装车……三五成群忙碌的身影和绿色的菜地共同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我家就住在新南村,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小孩也在镇里读书,不方便外出务工。每年到了西兰花移栽、收获的季节,我都会到基地来帮忙,一天有120元的工资,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又方便照顾家中老小,还能补贴家用,一箭三雕,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新南村村民陈阿姨一边忙碌一边说道。
近年来,渔洋镇联合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在新南村、桥头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西兰花种植,打造千亩西兰花种植基地,并远销广州、上海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基地负责人熊运来介绍,工作队经常组织种植户、脱贫户赴外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通过探索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管理到位,今年的西兰花长势良好,品相和质量都达到了市场要求。
“今年我们增加了300亩种植面积,按照现在的长势测算,每亩可产1750公斤左右,以市场价格每公斤4.4元计算,效益非常可观。”熊运来说,西兰花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生长周期短,移栽之后3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出售,经济效益明显。
为了抢抓市场,尽快把成熟的西兰花采收出售,该基地每天聘请10余名工人在基地采收。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一天能挣120元,劳动强度较低,一般只需工作5个小时,而且在家门口工作,基地提供免费午餐,这样不仅提高了基地生产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大力扶持渔洋镇特色产业发展,深挖农产品的附加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组织统领、合作社牵头、农户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思路,形成蔬菜种植全覆盖,拓宽增收渠道,真正用产业托起“致富梦”。(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云昊 通讯员 袁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