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有事找老刘嘛,准没错。”竹根滩镇的村民群众遇到麻烦事,不管是兄弟吵架了,还是邻里闹了矛盾,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刘文忠解决。
今年64岁的刘文忠是竹根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目前退休在家的他,凭着对调解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父老乡亲的一片赤诚,3年时间里协助镇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成功调解大小民事纠纷150余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行走在田间地头的“金牌调解员”。
“多亏老刘出面调解,不然事情不知会僵持多久才能解决,这下我的心里踏实了。”日前,在左桥村村委会,纠纷当事人鲁某感慨地说。
鲁某是广东惠州人,现在是左桥村农田承包经营大户。前不久,因驾驶机械收割农作物不慎将该村村民张某祖父的墓碑损坏。
“故人的墓碑是不能擅自动的,何况墓碑弄断了,按农村风俗来讲,是件很不吉利的事。”张某多次找鲁某讨要说法,商量赔偿事宜,一时之间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在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的情况下,竹根滩镇司法所指派刘文忠前去调解。
刘文忠了解事情原委后,很快确定调解思路。“你们素不相识,前无怨,后无仇,既然事情发生了,大家都要解开心里疙瘩,理性解决矛盾。都说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刘文忠几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开场白,顿时让双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随后,刘文忠说法论理。从行为过失讲到责任界定,从风俗习惯讲到文明新风,从维护利益讲到法律法规,从“共同缔造”讲到相互谦让,调解现场犹如一堂普法教育课,原来激烈争吵的场面平静了许多。
“是我不小心,损坏了老爷子的墓碑,对不起老爷子,向你们赔礼道歉,我愿意赔偿损失。”“我也想明白了,这件事情是意外,怎么调解都听老刘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不久前,竹根滩镇某企业与员工发生劳动争议,刘文忠协助司法所去处理。短短一天时间,刘文忠协助该公司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受到了企业职工的广泛好评。
近日,该镇5家服装企业自发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赠送了一面写有“小微企业的贴心人 营商环境的保护神”的锦旗。
有人说,调解矛盾纠纷,老刘有时像法官,有时像警官,有时像邻居大哥,既有严肃性,又有亲和力,找他调和矛盾,心里舒坦。
“申请调解的当事人从心神不宁到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是对人民调解员最大的肯定,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威信是靠调解的公正性和办事的公道性树立起来的。”刘文忠说,尽管调解工作十分辛苦,甚至有时还会被误解,但是为了大伙的幸福安宁,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他愿一辈子做百姓身边的“和事佬”。(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