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立冬时节,暖阳透过窗户折射进小区议事厅,将室内照得格外亮堂,几位热心的业主正围坐在桌边,翻看着堆叠的文件,讨论言谈间满是笑意:“这次修订服务条款,要把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考虑进来,处处为居民着想……”
环境美了、受益多了、矛盾少了,这是近年来园林街道城南社区南荷小区居民共同的体会。今年以来,园林街道在各村居试点推进“清廉小区”建设,将清廉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用心用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换来小区“面子”“里子”的巨大提升,也赢得群众的信赖点赞。
群众事交给群众办 幸福指数由负转正
南荷小区位于潜阳中路5号,总占地20余亩,拥有居民楼8栋,共120户386余人,于1997年在原城南村办皮鞋厂、家具厂旧址上开发建设而成,是全市最早的十大安居工程之一。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破旧,长期以来,该小区乱搭乱建严重,外来车辆长期占用车位,导致业主车辆常常无处可停,盗窃情况时有发生,小区环境脏乱差。
“居民群众对公共设施增设改造的问题最关心,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加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无法将诉求全都实现,提质改造举步维艰。”来到小区公共事务明细公示栏前,小区业委会的蔡阿姨道出了实情。
可如今,顺着公示栏明细一条条看过去,居民的诉求清晰可见,各项“老大难”问题打上了完成的“红勾”,待完成的事务也都公示了进展情况和备注说明。项目提质改造从困难重重到逐一破解,有什么巧办法?社区工作人员坦言,其实就是将群众事让群众自己商量着办。
该小区通过设立“廉情意见箱”,开展“廉情走访日”“廉情面对面谈话”等方式,认真收集业主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再由“居民议事会”“小区版等会”围绕问题进行征集、检查、整改、公示、评议,让居民充分参与、全程监督、闭环管理。
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以群众意见作为“突破口”展开治理,将小区老式大门改造成道闸门,增设车辆识别系统,拆除违章建筑44处,划出停车位、强化停车管理,没想到事半功倍:停车规范了,环境整洁了,群众居住的也舒心了。
监督化为强大支撑 治理“细胞”增添清廉“因子”
“清廉村居”不能单单局限于小区建设,更要形成和谐共治的发展局面。为此,园林街道始终坚持把“清廉”多层次、全方位地融入小区治理的每个环节,形成“党建聚合力、清廉促发展”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今年4月,南荷小区120户达成自管共识,按每户300元收取小区业委会环境卫生管理费,共收取116户,收缴率达到98%,成功将一个“三无”老旧小区,改造成一个有支部、有党员活动室、有业委会、有廉情信息员、有保洁员、有门卫值守的新型自管小区。
如果说业委会是一列行驶的火车,那社区要做的就是搭好轨道,确保火车安全平稳前行。城南社区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社区网格员、小区廉情信息员搭建清廉小区四级架构组织,重点围绕业委会的小微权力运行、居民矛盾化解、小区财务收支等方面开展全程跟进监督,将小区账目明细、项目决议、项目进度等信息全部“晒”在阳光下。
“干部清廉、制度健全、百姓信任,正是这几个关键词,构成了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谈起南荷小区的美丽蝶变,城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廉村居”建设第一步就是将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联”在一起,探索形成以居民党组织为引领,社区、业委会、物业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红色”成为“清廉村居”的鲜明底色,居民议事、办事、主事的劲头才能更强更足。
目前,城南社区已在南荷小区成功试点“清廉小区”建设,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未来,还将有更多亲民惠民的清廉故事闪耀在美丽的水乡园林。(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