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进:守护湿地生态 共享潜江之美

湿地生态好,引得鸟儿来。秋日清晨,85公顷的潜江省级森林公园内,阳光透过银针般的水杉树叶,照在林间的草地上显得斑驳陆离。翠鸟相互问好,斑姬啄木鸟在树干上尽情的弹奏,一大群白鹭从树梢飞起,姿态轻盈优美。苍翠的公园,笔直的水杉和嬉戏的候鸟,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潜江新闻网9月19日消息)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湿地本身的生态和地理特色,更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据悉,近年来,我市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原则,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综合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面积达到24296.96公顷,其中重点湿地4276.12公顷,一般湿地20020.84公顷,湿地保护率17.6%。不仅返湾湖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国家重要湿地”,而且许多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当地居民日常亲近自然、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湿地独有的生态功能可以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良田万顷,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生态节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成长在湿地上的城市。我们务必守护湿地生态,共享潜江之美。要扎实务实做好湿地保护、修复、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释放生态红利,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让生态发展的红利惠及人民群众;要守牢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守牢湿地生态安全底线,有效发挥湿地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让更多的小微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共享的绿色空间,幸福家园。

保护湿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时一事之功。湿地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让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珍爱湿地,保护自然,持续提升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能力,擘画出水网相通、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美丽画卷,用优质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不断提升湿地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生态系统,让更多生活在潜江的朋友,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本网特约网评员 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