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办公室 三代审计人——市审计工作四十年剪影

云上潜江报道 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人”,也是经济安全的“守护者”,更是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四十年来,一代代潜江审计人牢记“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和使命,栉风沐雨、艰苦创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发展历程。

在市审计局有一间普通的103办公室,四十年的岁月里,先后有三位张姓审计人员在此办公,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创新审计方法,为潜江审计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了青春,成为潜江审计战线上的一段佳话。

初生代审计人:开荒僻壤 步履铿锵

1984年,刚刚从部队转业的张智被分配到潜江县审计局,103办公室迎来了它的第一任“主人”。

“当时社会上对审计的认识完全是一片空白,干什么、怎么干,全靠自己摸索。”在部队时,张智只有高中学历,后来自学考上武汉大学哲学系专科,从来没有接触过财会领域,作为第一代审计人,他和刚成立不久的审计局一道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就靠着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没有计算器和打印机,就靠着一把算盘、一叠复写纸核算制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就靠着数本厚厚的法律法规工具书自己摸索,用双手和毅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审计项目。

“以前很多人认为我们干审计工作就是专门找财政决算的‘岔子’,这种不理解导致多数被审计单位与我们‘打太极’、故意拖延,不提供资料、不配合工作,都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公然对抗审计,甚至我们的人身安全也受到过威胁,工作压力异常大。”张智和同事们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凭着对审计工作的一腔热血,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边摸索、边审计、边总结,在一次次圆满完成审计项目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潜江审计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生代审计人: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

200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张琴文通过人才引进来到市审计局,成为103办公室的第二任“主人”。

“前辈手把手地教,同龄人员相互取长补短,还有那些优秀案例像无声的‘老师’,我很快进入了状态。”怀揣着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拳拳赤子心,张琴文在一页页账簿、一张张凭证、一次次现场查看中寻找线索,在一个个审计项目中历练积累,学习前辈们的审计思路、审计技巧、沟通协调方法,让自己的审计技能日臻成熟,渐渐从审计一线的新手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

时值“审计风暴”席卷全国,全国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查深查透,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风暴既起,勇士出击,所向披靡。张琴文和同事们全力以赴、不分昼夜,用平凡的身躯扛起如山的责任,履行审计职责、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坚守审计使命、树立审计形象,从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票据账目中抽丝剥茧、寻找蛛丝马迹,从一条条不起眼的线索中发现和查处一起起违纪违法的大案要案,通过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抑制腐败风气、严肃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新生代审计人:扬帆远航 奔赴山海

2021年,张翌璇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毕业回国,通过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进入市审计局,成为103办公室的新“主人”。

省厅业务培训、计算机培训、省内交流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审计人员,张翌璇接受了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系统性培训。“从一个审计小白到对审计全流程有全面了解,我适应得很快。”

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机关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各专业审计正通过大数据审计技术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我们青年审计人员既要懂政策和业务,更要懂数据和技术,大数据审计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切实实扎根于审计实践、服务于审计实践的。”张翌璇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努力将大数据审计思维深化为工作习惯,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新领域、运用新场景,加大对审计事项的挖掘分析力度,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效。2022年,在某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项目中,需要核实涉及195个村的农户投保理赔真实性,张翌璇和同事们运用大数据比对,发现存在土地确权和理赔面积不匹配现象,最终通过这个小切口查出了虚增面积、重复理赔等重大问题。

四十年来,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审计技术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103办公室三代审计人的传承和坚守。心有所尊、方惜荣光,心有所仰、方能远航。站在审计机关成立四十周年再出发的新起点,潜江审计人只争朝夕、永不止步,定将持续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奋力书写新时代潜江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新答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