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谦:小田并大田 土地新革命

9月16日,人民网刊发消息《湖北潜江:“小田并大田”促增收 科技赋能展“丰”景》,报道了我市竹根滩镇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小田并大田”规模化连片耕作,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步伐,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创新之路的经验做法。

所谓“小田并大田”,就是将农村的细碎耕地逐渐流转给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这一模式的推行使农村耕地得到集中利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促进农田增收,农民致富。

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责任田,由农户自己负责耕种和管理的土地,而每家每户的数亩责任田不是集中连片,大大小小的田块少则三四块,多则五六块,无论是耕地、播种、打药、施肥,还是作物采收、农产品运输都不方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年轻人纷纷选择远离农村,奔向城市发展,留下的土地大多是老年人种植,有的甚至任其荒废。

田还是那块田,如何成功把资源变成资产。竹根滩镇稳妥推进流转土地,招引经营主体,探索实现“小田并大田”有效方式,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引进大型先进机械进行旋耕播种一体化作业,既有效地解决了承包地细碎化问题,又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只用十来分钟,一台大型播种机就一次性完成了整地、施肥、播种、铺设贴片式滴灌等工序,轻松播完一亩地。落户竹根滩镇的竹兴合作社负责人陈凤平介绍,经过田块拆零并整,1800多块田并成了1块地,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近400亩。“小田并大田”之前,机械化率不到40%。“小田并大田”后,实现了从整地、起垄、播种、施肥、喷药的全程机械化,主要环节机械化率实现100%。原先秋种人工半机械化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整体播种,耽误农时,现在全机械化作业一步到位只需要一周时间,同时做到精量播种、定量施肥,提高种子和化肥的利用率,“一年光种子、化肥、农药就可节约成本近十万元。”

“小田并大田”,不仅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为粮食生产降本增效提供坚实基础,促进粮食产量不断提升,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资的三赢局面。该镇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每年可增收6000-26000元。目前,共流转土地4.96万亩,超过全镇耕地面积的60%,每年给该镇杨林洲、王拐、沙街等村带来村集体收益约40余万元。

据了解,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各地要总结“小田并大田”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田地的细碎化问题。笔者以为,“小田并大田”,犹如一场土地新革命,随着“小田并大田”的经验做法在潜江广泛推行,定能助力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本网特约网评员 陈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