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园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的“智慧”与“温度”

云上潜江报道 “我跟你说了应该先吃炮再将军吧,你不听。等会我跟老李头下一局,教你几招。”

6月28日,在园林街道物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或下棋切磋、写字作画,或锻炼健身、按摩理疗,其乐融融。

随着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多元化,养老模式迫切需要创新。近年来,园林街道着眼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在物探社区打造了一座医养结合、功能完善,涵盖“社区+居家+公益”等多种模式为一体并可服务多个社区群众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提升辖区养老服务综合能力及智慧养老服务水平。

“社区+养老” 让老人老有所依

上个月,家住物探社区的独居老人郑奶奶突发身体不适,关键时刻,她按下了家中的“一键通”应急呼叫按钮。很快,物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她的侄子,社区网格员及时上门将老人送到医院。

“空巢、独居老人最怕的就是突发意外,借助新型智能化设备,给他们提供最大的保障,是养老服务最迫切的工作。”物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先耀说。

为了守护像郑奶奶一样的独居老人,今年以来,该社区为辖区内每户困难独居老人都安装了“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让他们在紧急时刻能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此外,该中心每天还为辖区老人提供“智能+人工”电话呼叫服务,如果老人多次没有应答,会及时上门寻访,发现隐患、及时解决。这项服务解除了许多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

养老工作好不好,医疗保障是关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中医理疗室、“健康驿站”、心理辅导站等场所,多名中医、养护专家常驻于此。同时,该中心积极联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便捷服务和有力保障。

“居家+养老” 把呵护送进“家门”

“走,一起到幸福食堂吃饭去。”“刚好今晚孩子们不回家吃饭,我陪你吃。”

走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食堂,干净整洁的分餐台上,荤素搭配的菜品冒着热气,小碗菜、火锅应有尽有,价格也比外边的市场价低了将近30%左右,前来就餐的老人们有说有笑,处处散发着家的味道。

“我们年纪大了,做饭很不方便,就每天都来这里吃。这里的菜荤素搭配很好,很对我的胃口。”物探社区居民王奶奶对记者说。

据了解,物探社区共有居民2800余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23%,幸福食堂每天可为800余人次提供就餐、点餐和送餐服务,在原材料采购、饭菜制作、用餐服务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充分保证饭菜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营养保障。

吃饭有着落了,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也少不了。该中心共有3层,除养生区、健康区、餐饮区外,还设有运动区、影院区、阅读室、棋牌室等,乒乓球桌、台球桌、跑步机等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能够充分满足老人们的娱乐和健身需求。

“我们养老服务中心的各种娱乐活动和运动器械都是免费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老人们平时也会带着自己的朋友一起过来玩,我们都非常欢迎。”郑先耀说。

“公益+养老” 助服务“插上翅膀”

自2021年,物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建成后,园林街道引进第三方管理团队(湖北郑先耀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让优质社会力量进驻养老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管理,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让老年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这两年,小郑把我们照顾得非常好,我们过得很舒心。志愿者们每天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真的非常感激他们。”82岁的居民韩瑞民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

身为退役军人的郑先耀热衷于公益事业,这些年先后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在他的影响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日都有18名志愿者24小时轮班值守,全方位保障中心的服务质量。

在这里,免费理发、采耳、修脚、按摩、艾灸、刮痧、拔罐、补胎、配钥匙、补鞋、磨刀、体检等公益活动可谓是“家常便饭”。“这些小事虽然看上去不起眼,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到我们老年人。”居民陈阿姨说。

每当节日来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会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开展各类活动60余场,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让老年人走出家门,享受生活。

如今,这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已然成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志性场所,辖区广大老年群众纷纷结伴前来,相聚在此,共同享受老年时光。园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各种扩大服务供给的路径,逐渐完善配套机制、统筹优化各方资源,不断注入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为辖区老年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潜江日报)